路遙知文創:從日本人畫的台北捷運路線圖說起-Yogi 文創經紀人

201411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日本旅遊書和台北捷運局所畫的兩張北捷路線圖比較。(翻攝網路)
這個星期有一個小新聞,有臉書粉絲團在網路上分享日本網友製作的台北捷運路線圖,於是貼文表示日本人畫的這張台北捷運路線圖,不僅各轉乘站點一目了然,還納入台鐵系統,讓乘客更便利,網友紛紛按讚分享,直呼:「非常厲害」、「這路線對日本人來說應該算小角色(整個東京地鐵比北捷複雜好幾倍^^)」。
然而,在我看完這張日本人畫的台北捷運圖後,我卻有不一樣的想法。首先我觀察了兩者不同之處,在同等比例下,日本人畫的的確是字體比較大,清晰許多,易於閱讀,轉站點字體也比較大了,易於判別,我讀了大家的想法後,我認同大家期待嚮往中的捷運圖,但是我還是要替捷運局說一點話。
話說十幾年前當時我還剛從設計學校畢業,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平面設計師,我認識了一位去日本專攻讀「交通、公共與指標設計」專業的老師,他告訴我,指標設計是由平面設計中分出來,更為專門的一套系統設計,這個學問要研究起來,其實非常的複雜。聽完他所經手的國外案子,我們無不豎立起敬,當時台北捷運剛剛開通,我們立刻想到目前只有一條文湖線的台北市捷運指標系統問題,於是我們開始討論了起來,老師說,他有去北捷演講過,他們也想改善,但是認為是個大工程,公共指標系統牽扯範圍之大,是難以想像的,它必須連結許多周邊不同的交通系統與機構單位,才能夠呈現整體。於是花了數十年,漸漸的,北捷現在的指標與路線圖才呈現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中間不知道改了多少次,也許民眾看不出來有什麼大變化,但其實一點點微小的改變,其實對每位乘坐的旅客都造成莫大的影響。
回到這兩張北捷路線圖的比較,我說句公道話,台北捷運路線圖的周邊交通功能解釋的很清楚,在網路上刊登的比較圖中,很明顯的,它是一個通用的版本,不管是放在站點大廳裡,或是網路上,一般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它的字體可能小,是因為他當初設計主要是放在站裡面輸出印製成超大型的海報供旅客觀看,所以在比例上,這張在網路傳來傳去的北捷路線圖,在電腦或手機螢幕下看起來字體就顯得的小了,此外它還有中英文對照,可見得是給一般民眾和各個可能搭乘北捷,給不同國籍的旅客所閱讀;日本人畫的這一張是出自於日本旅遊書,對象非常簡單,就是日本來台灣旅遊的觀光客,自然在書上的比例可以字體調整較大,不需要考慮英文,而且連鐵路線都可以在同一張圖上畫出來,其實北捷版也有畫台鐵的轉運站,然而我同意網友們說的有鐵路線更清晰了!但,我真的不知道,也許設計師當時也有想到,但是否當初北捷以業主身份在簡報需求給設計師的時候,是否有提到不要將台鐵鐵路畫出來,以免旅客們誤認這個也是屬於捷運局管理的一部份?所以最後沒有畫出來。
我想說的是,捷運局也成立應該有超過二十年之久,在這多年間,經歷過許多,一定也專業的指標設計師討論過無數次,所以大家現在能享受便利的捷運系統,我相信北捷有努力過,值得嘉獎,我同意北捷一定還有進步的空間,然而我想要替北捷說,一個好的設計,絕不是一兩個人憑感覺說了算,他必須經過層層關卡,開會討論研議,考慮業主的期待,擺放的位置,觀眾的狀況,天氣和材質,多次的測試…等,很多很多的因素而改變它的設計,每一個小小的指標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義務在身。
一個是北捷放在站體大廳給一般民眾和旅客看的,一個是日本人的旅遊書給日本旅客看的,兩個不同的載具,不同的觀眾,不同的業主,不同的展示方法,是完全站在不一樣的基準點來比較這個設計。如果就這麼輕易的評斷:「喔!我覺得北捷設計的很差,需要改進。」簡單的說,這個好,那個不好,這樣的評論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說法,會讓很多努力的設計師和業主們感到很氣餒。如果我們多一點建議性的評論,或甚至多一點瞭解設計的專業工作流程和知識,我們可以避免在第一時間就做出這樣的判斷。
同樣的,這件事件給我的反思,就是讓我再次證明,有好的業主,才有好的設計,如果業主們願意相信專業設計工作者的建議,採納建言,我們的公部門在各個單位都將會像台北捷運一樣的抬頭挺胸的國際面貌。我身為台北市民,而且以台北捷運的表現為榮,北捷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可以給他們多一點讚美和建設性的建議,讓他們做的更好,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