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男女:臉書怎麼「靠北」或「哭爸」?-韋伯 大學教授

201507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容如果涉及了人身攻擊、名譽毁損等,就已經超出了言論自由的範疇了。假設對象不是公眾人物,那麼所有的霸凌言語更不該被容許。(翻攝臉書圖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靠北」成了一種社會風潮。在社群媒體臉書上,更湧現了一個接一個的「靠北」粉絲專頁。
前幾天傳出新聞說:臉書即將關閉這一些「靠北」粉絲團。消息一出,有的人立刻叫好,但是也有人感嘆臉書已經不再自由了。
當這則新聞引起討論的時候,臉書迅速透過公關公司指出:「一切都是誤會!」臉書澄清,他們只會針對少數被檢舉存在霸凌內容的臉書粉絲團進行處理,絕不會主動去關閉現有的粉絲團,不管內容「靠北」與否。
臉書說,根據目前的規定,他們允許用戶自由發表各式各樣的言論,除非用戶是故意去貶抑或羞辱特定個人,包含了指名羞辱某人的粉絲頁、或是貶抑特定個人的圖片等內容。臉書還舉例指出:如果有人要成立「靠北男友」粉絲團,只要內容沒有具體指名是誰,這樣的粉絲團就可以被接受。
說來也奇怪,不知道為什麼,「靠北」變成了當下年輕人宣洩不滿的代名詞。如果有人說:「我要靠北我男朋友。」,意思就是「我要表達對我男朋友的不滿。」有的時候也會有人逆向操作,表面上說要「靠北男朋友」,實際講的內容卻是充滿了感動與感謝。
很多人當然都知道,「靠北」本來意思是「哭爸」,是「哭爸」台語發音的諧音變成了「靠北」。所謂「哭爸」,當然指的是為了爸爸而哭,為什麼要為了爸爸而苦呢?言下之意就是爸爸過世了,子女哀傷而哭。在台灣庶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對於別人的惱人嘮叨無法忍受,可能就會有人冒出這一句:「你是在哭爸嗎?」諷刺對方沒完沒了的嘮嘮叨叨,彷彿對方是因為爸爸過世了而在不停哀哭一樣;辛辣一點的更會買一送一,直接就說:「不要在那裡靠北靠木(哭爸哭媽)。」這些庶民用語,從好的角度來看,其實相當具有諷刺意味;如果從不好的角度來看,則存在著詛咒的意涵,而且是有一些冒犯的。想想看,一開口就詛咒他人爸爸過世或是父母雙亡,這怎麼會不冒犯呢?
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來解釋,「我要靠北我男朋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應該是「我要抱怨我男朋友,用一種彷彿我爸爸過世了一樣的哀哭口吻去抱怨。」呃,應該不會有人真的這麼討厭男朋友吧?就算有,應該也不必順便詛咒自己的家人吧?
好啦,本文這種態度可能太認真了,就像「草泥馬」本來也是網路惡作劇,本來的意思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後來惡作劇成功,現在每個人都琅琅上口,不以為意,讓太認真的人聽到了簡直快受不了,只能套一句作家兼導演九把刀經常寫的話:「認真就輸了。」
回到主題,實際登上臉書搜尋「靠北」,確實可以發現許多的粉絲團,其中不少的內容其實非常具有正面貢獻,是希望透過批評而帶來進步;也有不少粉絲團,內容五花八門、正反並呈,甚至離題演出,例如搜尋結果顯示粉絲人數比較多的「靠北男友」、「靠北女友」「靠北老公」、「靠北老婆」等等,都可以發現這個現象。
坦白說,像這些粉絲團的內容,絕大多數都只是一些生活小牢騷,無傷大雅,臉書確實不應該去關閉。話說回來,臉書上有很多實際進行網路霸凌的粉絲團,未必以「靠北」為名,反而經常用當事人的名字和名字的諧音為名,而且大搖大擺地直接盜用當事人的照片,甚至以這些粉絲專頁在跟當事人相關的新聞上發表意見,藉此羞辱當事人。只要登上臉書一查詢,包括現任的馬英九總統,以及正在準備競選總統的蔡英文女士與洪秀柱女士,都是受害者;其他還有許多受害者,每次提到這些事情,無一不大搖其頭,但偏偏抗議無效。
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而且公眾人物本來就應該接受公開的質疑與批評,這一點毋庸置疑。有的時候對公眾人物有一些嘲諷或批評,也是民主社會中的常見現象,不過內容如果涉及了人身攻擊、名譽毁損等,就已經超出了言論自由的範疇了。假設對象不是公眾人物,那麼所有的霸凌言語更不該被容許。
臉書當然不必看到黑影就開槍,因此雖然「靠北」兩個字有冒犯意涵,當然不用全面管制。臉書如果真的有心,不如認真去思考怎麼處理具有嚴重霸凌甚至惡意羞辱他人的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