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酷隨筆:祝福有機會做事的人 尋找更廣的做事機會-王鐘銘 台灣綠色酷兒協會秘書長

201604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從三一八運動經一四地方選舉到此次選舉,政治舞台正中央上演了一齣大戲,這齣大戲方興未艾,緊鑼密鼓,但是畢竟高潮已過。正是時候,看看角落裡還有什麼。(呂惟揚攝)
一年多前在地方選舉後沒多久,雜誌的獨立評論見面會以《青年魯蛇談政治》為題邀我分享參政經驗和心得。我當時分辨了真魯蛇參政和口頭稱魯蛇的差別。一位聽眾問,為什麼我選擇真正的魯蛇參政?我的回答是:這不是我的選擇,這是我的處境。
最近看到幾位綠社盟成員在選後加入了立委辦公室或柯市府團隊,有朋友問我意見,我的答案一向是:當然很好,有做事的機會就把握,他們的選擇沒有什麼好質疑的。職涯規劃,旁人沒有什麼可說嘴。莫忘初衷,這四個字是祝福不是警告。
選擇,不是重點。處境,才是。
該關心的,不是誰在有機會時決定進入一個更可以做事的位置,而是什麼決定了誰才有機會更可以做事。
實不相瞞,我前兩次選舉後,都試圖找立委助理工作機會,特別是2012年有三位環保立委田秋堇委員、邱文彥委員、張曉風委員當選,十分嚮往,想法子打聽。第三次選舉後,我看到海基會會務人員招募的消息,對公設法人裡的工作很感興趣,前去報考,可惜名落孫山。
不只我。過去,許多社運參政伙伴,選舉後成了落選人,煩惱的不是要不要進入體制--那根本沒有什麼好煩惱的。該煩惱的是,下次選舉前,要找什麼工作糊口撐下去。
這次選後看起來很不一樣,看起來門戶大開,有志青年總算有實質機會施展抱負。容我講得直白一點:得到機會可以進入體制的,原來就是頂尖人才,而且人際網絡的確本有優勢,跟大部分典型社運落選人條件差異頗大。看似整體上機會變多、路變廣,實則個人處境依舊是關鍵。
聽到這裡可能讀者感到沮喪,但是我不是在講喪氣話,請容我講完。
回到一年多前獨立評論見面會,當時我說魯蛇參政是處境不是選擇,沒有就此打住,接著我說,正因如此,我知道最終極的目標該擺在哪裡,擺在:讓魯蛇都能夠有機會。
再更早回到我六年前第一次參選的時間點。當時我和一起打拼的競選團隊有一個夢想,希望造成參選爆炸,要透過我們自己的示範,鼓勵普通人參選,甚至鼓勵被認為不可能站出來的邊緣族群也來參選,要證明:我可以,你也行。
到了這次立委選舉,參選爆炸四字常見報端,表面上夢想成真,實則不然。仔細觀察會發現,普通人甚至邊緣人,從選舉過程和結果看,都距離主流政治仍然相當遙遠。
現在,我們祝福有機會做事的人,同時,要繼續尋找更廣的做事機會。不可能勝選的普通人甚至邊緣人,比過去更應該嘗試。
而每個人都能找找,在日常生活,就在那些鎂光燈照不到的地方,政治實踐正怎麼發生。並非所有兩大黨以外的候選人都得到媒體關注,但是沒有被報導不表示不精彩。作為選民,怎麼挖掘投票的更多可能性,而非只跟從人氣話題和熱門人物,可以是一門值得花功夫的學問。
從三一八運動經一四地方選舉到此次選舉,政治舞台正中央上演了一齣大戲,這齣大戲方興未艾,緊鑼密鼓,但是畢竟高潮已過。正是時候,看看角落裡還有什麼。又或者,誰說看官自己不能粉墨登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