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出血誤當經期亂 80後女教師患子宮頸癌

201610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陳國瑚表示,是否罹患子宮頸癌須透過組織切片檢查才能確診。(台北慈濟醫院圖片)
台北一名33歲張姓女教師,某日發現陰道出血,原以為是壓力大造成經期混亂,但經過一段時間出血情況並改善,就醫才診斷出患上子宮頸癌。
育有兩子的張女認為自己才三十歲出頭,對罹患子宮頸癌大惑不解,於是今年2月轉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該院婦產科主任陳國瑚安排張女進行子宮頸切片、磁力共振、胃鏡、大腸鏡、膀胱鏡等檢查,確診為罕見的腺體型子宮頸癌。陳國瑚評估腺體癌的狀況及張女的年齡後,決定採取「改良式子宮根除手術」為張小姐切除癌細胞,術後情況良好且至今無復發迹象,也避免提早面臨更年期的困擾。
陳國瑚表示,子宮頸癌是台灣成年婦女罹患率最高的癌症,主因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病毒入侵子宮頸後,破壞正常細胞產生癌變。陳國瑚主任指出,HPV病毒的潛伏期很長,一般正常細胞組織從感染HPV病毒到產生癌前病變,約有五到十年的時間,一旦罹癌,細胞就會開始擴散,一到三年內會加速轉移,進而侵害全身。
有過性經驗或是性伴侶較多者,是子宮頸癌的好發族群。典型的子宮頸癌常發生在更年期前後。陳國瑚表示,是否罹患子宮頸癌須透過組織切片檢查才能確診,而子宮頸癌的治療需視癌症程度及是否還要生育而定:癌前病變只需切除子宮頸即可,可保留生育能力;子宮頸癌第一期以後,一般會採取子宮根除手術;如果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器官,則需採取電療合併化療,抑制癌細胞繼續增生。
一般完整的子宮根除手術,會將子宮、卵巢、輸卵管、淋巴腺、陰道及骨盆軟組織全部切除,這種方式的副作用是泌尿道功能容易受損,術後還需做膀胱排尿訓練。而陳國瑚主任為張女所採用的「改良式子宮根除手術」,則切除較少的骨盆軟組織,留住控制膀胱排尿功能的神經叢及血管,可避免泌尿道功能受損。另考量其年齡,手術保留卵巢,可免張女提早面臨更年期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