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翁手指無故現黑點 一年後潰爛驚覺患末癌

201701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馬偕醫院癌症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張義芳醫生。(中時電子報圖片)
台灣一名76歲的賴先生,一年多前食指出現一個小黑點,因為不痛不癢所以賴先生未加以理會。但隨後黑點不僅開始潰爛,面積還擴展到整個指尖,經多次塗藥無效後,賴先生決定求助皮膚科,經檢查確診黑色素癌第四期,癌細胞並已多處轉移,經評估、施以免疫療法,腫瘤範圍明顯縮小,體力和氣色也有大幅進步。
收治賴先生的馬偕醫院癌症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張義芳表示,台灣每年約新增100至200名黑色素癌病患者,病灶常發生在容易被忽視、較難察覺的地方,像是腳掌底部、頭皮、口腔、鼻腔等部位,初期不痛不癢,一旦出現疼痛、潰爛,癌細胞往往已轉移他處。
張義芳解釋,人體淋巴球內的「T細胞」原負責消滅癌細胞,但癌細胞會透過釋放某種蛋白質,去「欺騙」T細胞、使其誤以為癌細胞為正常細胞,進而「煞車」停止作用。透過免疫療法,則可以解除其「煞車」作用,讓T細胞重新發揮功能來監控、消滅癌細胞。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生吳育弘稱,黑色素癌的傳統治療為化療、電療、白血球介素,但若已轉移到內臟的第四期後,五年存活率「不治療將小於一成,傳統治療則為20-30%」,主因是「黑色素本身就具很強的抗藥性」。張義芳補充,若是用免疫細胞治療,五年存活率能提升到40%,且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賴先生剛入院時,癌細胞已從食指轉移到淋巴結,進而遍布右膝下、肝臟、肺部及骨骼,身體也虛弱到只能臥床,經免疫療法三個月後,賴先生體內約九成的癌細胞已消失,體力也恢復到能自己到公園散步。
馬偕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生蘇健說,目前台灣通過免疫療法的適應症為黑色素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會接受2個月或3個月一次的療程,醫生會在3至6個月後評估治療是否有效,若有效則「一路用到沒效」,每個月藥費約20多萬新台幣,依各人體重不同而異。張義芳說,由於該療法是活化體內免疫系統,所以不適合有自體免疫疾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