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春看世界:央視報道為何不提外交部長?-龍興春 四川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

201405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日回到鄉下老家,與幾位老大爺聊天,發現他們都挺關注國家大事,幾乎天天看《新聞聯播》,經常三五個人湊在一起侃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一位大爺得知我是研究外交的,便問我「為什麼現在中國外交部的地位這麼低呀」?我回答「怎麼說外交部的地位低呢」?他說前些天「習近平訪問歐洲,外交部長明明是跟隨去了的呀,但《新聞聯播》報道時提都不提外交部長」。其實我也是幾年前才注意到這一現象,那是中共十七大後,楊潔篪外長陪同胡錦濤主席會見到訪的外國領導人,《新聞聯播》在報道隨行人員時提到國務委員戴秉國就截止了,根本沒提就坐在旁邊的外交部長。
《新聞聯播》報道中不提外交部長,原因是中國政府組織結構中層級太多,的確也反映出外交部的地位低。中國高級官員的排序是根據其黨內地位確定的,以總書記為首的政治局常委處於最高層,然後是25名左右的政治局委員以及幾名書記處書記。在政府序列中總理和排位第一的副總理是政治局常委,其他副總理都在25人政治局委員之列,另外還有若干名國務委員,然後才是各部部長。這樣下來,外交部長即使在部長中排第一,但在中國政治權力架構中的大約要排到40名左右了。從央視《新聞聯播》的報道慣例來看,國家主席和總理出訪的陪同人員只點到國務委員為止,這樣觀眾就發現明明看到了外交部長,但《新聞聯播》就是不提他。
央視這樣操作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提了外交部長,那同一級別的其他部長就必須要提,這樣名單就太長了。只是觀眾更關注外交,對外交部長更熟悉,認為在外交場合不提到外交部長太不合適了。
從其他國家的情況看,外交部及部長的地位都遠比中國情況要高,美國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卿在美國行政體系中排位僅次於總統和副總統,是第三號人物。在一些議會制國家中,特別是大國,外交部長在內閣中通常是僅次於總理或首相的最重要人物,很多國家的外交部長常常可以升任總理。如印度瓦杰帕伊、古杰拉爾出任總理前都曾擔任外交部長;日本的羽田孜、麻生太郎等在前首相辭職的情況下,接任首相之位;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由外長之位接任總理;法國的朱佩、德維爾潘也是由部長升任總理。
在中國,外交部長曾居很高的政治地位。建國初,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長達8年,之後接任的是副總理陳毅元帥,80年代吳學謙曾副總理兼外長,90年代錢其琛也曾副總理兼外長,副總理兼外長實際上提升了外交部長在中國政治中的重要性。之後,唐家璇和戴秉國先後出任分管外事的國務委員,外交部長就中是單純的部長級官員了,國務委員成為中國外交官可以達到的最高職位。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經濟和政治大國,深度和廣度空前地參加全球事務,外交在國家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每年近8000萬國人遊走世界,需要外交提供相應服務。但在中國政治架構安排中外交的重要性還沒有得到反映。中國政治架構層級太多,還無法像美國那樣讓外交主管成為第三號人物,但未來最好應該由政治局委員級別的人選出任外交部長,在行政序列中同時擔任副總理或國務委員。這樣在國內方便外交部長就重大外交決策與最高領導人溝通,讓其它部委和機構更好的配合外交,在國際上與同行擁有相當的地位,讓外交部的地位與中國作為大國的外交任務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