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人生: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淺說愚痴之害-寬運法師 香港西方寺住持

201409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愚癡需要智慧之光來照破,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累劫愚癡,一智頓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說話:「這個人實在太愚癡了!」然什麼是愚癡?何謂愚癡?以佛法來說,癡是三毒之一(餘二分別為貪及瞋)。簡單地說,「癡」就是「無明」,即不明白真理。
所以,愚癡不是說這個人特別的笨、沒有知識,而是說他常常會生起無明之心。這種無明的心會重複之前所犯的種種錯誤,而導致事後懊惱或後悔不已。這就是愚癡。就拿一個人愛喝酒為例;雖然明明知道喝酒有很多害處,可能會酒後亂性,做出種種糊塗或有暴力傾向的事,嚴重者甚至是殺人放火,不但傷害自己,還傷害到別人。可是卻還一意地我行我素,放縱飲酒;而對自己酒後的態度,又反覆地懊悔。如此的行徑就是愚癡。
另一種愚癡,是指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善惡果報;在佛法裡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得善果。」又說:「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而這個因果是通於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的;如果我們不相信、不承認或懷疑三世因果的道理,這就是最大的「愚癡」。
社會上種種作奸犯科的行為,往往都是由於這樣的愚癡而生起。
一、愚者妄稱智.此謂真愚癡
是故《瑜伽師地論》卷八六說:「癡異名者(中略)亦名愚癡,亦名無明,亦名黑闇。」《法華經.譬喻品》云:「愚癡暗蔽,三毒之火。」《本業經》上曰:「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義章》二曰:「於法不了為無明。」同四曰:「言無明者,痴闇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又《俱舍論》十曰:「明所治無明。(中略)其相云何?謂不了知諦寶業果。」《唯識論》亦說:「云何為痴?於諸事理迷闇為性,能障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由此可見愚癡對我們身、心、生活的障礙、為害及影響極大。
世間上的人,就是因為「無明」的障蔽,所以往往看不到自己,雖然愚不及可及,但卻自以為聰明;正如佛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所說的一首偈道:「愚人自說愚,此名為智者;愚者妄稱智,此謂真愚癡。」
所以,世上有兩種人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功,一種是太笨的人,一種是自以為聰明人。太笨的人可能是沒有合適的機緣,比如沒有讀過書,沒有接觸到真理,這還情有可原;當然生而為人,就應該盡可能地去獲取知識,明瞭真理,所謂「笨鳥先飛早入林」,因後天的自我發奮,定可改變未來的命運。但是對於第二種人,即聰明人來說,要想克服愚癡(不明真理的愚昧或頑固的個性),可比笨人難上千百萬倍!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所謂的小聰明,會使他產生了傲慢、固執之心,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於是總自以為是、目中無人;這實際上就是自己斷了取得進步的途徑。所以歷史上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都碌碌無為,潦倒終生。
智慧就是要懂得、接受並實踐真理。什麼是真理,比如諺語所說「助人為快樂之本」、「美德是立身之本」,乃至佛教所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些都是很平實的、很直白的,任何人都懂、都可以實踐的道理;只不過所謂「知易行難」,必須我們認真去實踐、去力行。
所以說,世間上最可怕的是什麼?不是貧窮、饑渴、恐懼等等,而是愚癡;「愚癡」實在最可怕。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理;不明理就會產生顛倒、邪見、惡行,不能作出正確的明智的選擇,不但影響自己、影響一時,而且還影響他人、影響後世。   
有關愚癡的例子,在佛經裡及成語故事中記載得很多,如「刻舟作記」、「學鴛鴦叫」「背門看戲」、「殺子成擔」、「愚人吃鹽」、「牛腹集乳」;又如「削足適履」、「挖肉補瘡」等等,在在說明了愚癡的可笑。
在古今歷史上,有的汪洋大盜因為一時違背善性,打家劫舍,故而身陷囹圄;有的賣國漢奸因為一時蒙蔽良知,貪圖私利,於是罵名千古,這就是愚癡。現今社會上種種「損人而不利己」的行為也是愚癡 。
二、愚癡最可怕
當然,愚癡最大的禍害,可能最終令人一無所有,就好像以下《大智度論.卷十三》的一個「德瓶」的故事一樣:
從前有一個貧窮的人,替人做苦工積下了一點錢之後,就拿去做小生意。雖然他一直在窮苦中掙扎,想發財很不容易,但他不相信自己會窮苦一輩子。因此,他覺得唯有依賴天神的保佑,才能改變窮苦的命運;所以每天早晚一定燒香,誠懇至誠地向天神禮拜,祈求天神能賜給他財富和幸福。他非常虔誠並充滿信心,風雨不改地一直禮拜、等待。
這個人雖然貧窮,但做事卻非常踏實、認真。就這樣經過了十二年,沒有停止過一天的禮拜、祈求。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不管日子過得如何艱難、困苦,他從不向人借錢,每天老老實地渡日。他的真心誠意,終於感動了天神。
有一天晚上,當他和平常一樣燒香祈禱的時候,忽然不知從那裡來了一個人,站在他的前面。這人就是天神的化身。窮人嚇了一跳,倒退了幾步,定眼一看,並不認識此人,可是來者似乎並沒有什麼惡意,於是正想開口探問的時候,卻聽到來人說道:
「你不要怕!我是來幫忙你的,絕不會加害於你。」
「你到底是什麼人呢?」窮漢戰戰兢兢的問。
「我就是你每日早晚禮拜的天神,十二年來,每天接受你兩次誠心的供養,我看你也是個老實規矩的人,所以接受你的祈求。如今,我這裡有個瓶子,叫做『德瓶』,你拿去好好的保管,只要你心中想要什麼,這個德瓶就會滿足你的願望。」
天神將瓶子交給窮漢以後,就隱身不見了。
窮漢得到了這個瓶子,心中滿是懷疑地想著,這麼一個小小的瓶子,如何能夠滿足我的要求呢?它值多少錢?最好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給我,那就好了。當他剛起了這個念頭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卻從德瓶裡跑出一件漂亮的衣服來;窮漢非常高興地把衣服穿起來;這件衣服不但顏色好看,而且非常合身。 他看看身上漂亮的衣服,心裡就又想著:有了這麼一件漂亮的衣服,但頭上的帽子和腳上的鞋子都壞了,如果能有一頂新帽子和一雙新鞋子,那就更配了!
當他剛想到這裡時,真的!帽子和鞋子都已出現在他的眼前;他馬上穿戴起來,覺得非常合適,尤其是那雙亮光光的鞋子,跑起路來感到既輕便又舒服。實在太好了!這一身整齊的服裝,給人家看起來,真像個有錢的人。可是他摸摸口袋,口袋裡邊卻空空如也,心想:這怎麼行呢!最好衣袋裡有些錢才像樣啊!他這麼一動念,兩個口袋裡馬上裝滿了金塊、銀塊。窮漢真是高興極了!他已經知道這個德瓶的妙用!因此,雙手捧著德瓶在家裡來回踱步,真是心花怒放,可是一個不小心,頭一抬,卻碰到了門楣;他看到這矮小的房子真是討厭,心裡就想:假如能有一所大房子就好了!
這時,原本破小的房子忽然變成又大又美的高樓,有客廳、廚房還有許多房間,這是他有生以來從未住過的房子;房子裡的陳設用具無一不具備,應有盡有,而且財寶滿倉、奴婢成群;他以前夢想中做大富翁應有的東西,如今都一件件地實現了。
幾十年的窮困,一躍就成為大富豪,金錢任他使用,僕女時刻侍奉。要吃、要玩,無人阻撓。在這種富裕的環境中,他不但生活上有了大改變,就連性情也逐漸不同了。他不再安份守己,還時時向親友、鄰居誇示,態度驕傲非常,而且漸漸地變得懶惰放逸,連每天早晚兩次向天神的禮拜也感到麻煩,後來就索性停止了。他覺得自己如今已經大富大貴,還拜天神幹什麼呢?可是,他忘記了自己如何致富的原因。
有一天,是這位大富翁的生日,為了誇示他的財富,他大開盛筵邀請遠近的親戚朋友。這天前來參加的人非常之多,滿堂喜慶,熱鬧非常;宴會開始,酒到半酣的時候,其中一個朋友就不客氣地問他道:
「老朋友啊!以前你是那麼窮苦,怎麼一下子就變成富翁了呢?能不能將你致富的原因,說出來給我們聽一聽啊?」
已經喝了半醉的他,聽到朋友這麼一問,也就非常得意地回答道:「我有一個德瓶,這個德瓶任我要什麼,它都能滿足我的願望,這就是我致富的原因。」
聽他這麼一說,席上的所有的賓客都抱著奇異的眼光望著他,並且一起異口同聲地要求他把德瓶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界;他也不推辭,慷慨地從袋子裡拿出了德瓶,並在大眾面前做了許多實驗,德瓶也一一靈驗了。
正當賓客嘖嘖稱奇的時候,他忽然這麼想著:
「這個瓶子,只有這麼一點點大,實在不夠威風,如果能再大一些,讓我可以在眾人的面前,登上瓶子上跳跳舞,那不是更好嗎?」
霎時小小的德瓶,突然漲大了好幾十倍!他真的能爬到上面去跳舞,正在他狂歡跳躍的時候,瓶子被踏破了,一時由德瓶所變化出來的所有東西都隨著砸破而消失,什麼金銀財寶、房子、奴婢都化為烏有,所剩下的就是從前的那一間破小屋以及一些舊衣服。
望著這如夢幻泡影的一切,又變成窮漢的他,此刻,酒也醒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愚癡可以將一個人原本善良、老實、正直的品性,統統都蒙蔽了!這就是「無明」!無明可以令人貪得無厭、喪心病狂,最終將自我的成就或前途完全毀滅。窮漢的例子,可以說是現代人活生生的寫照。所以說,愚癡實在非常的可怕。
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在現實生活中,愚癡之害,可說是無處不在;我們可以看到,好賭的人,以為只會贏不會輸,這就是愚癡;好戰的人,以為只會勝不知會敗,這就是愚癡;害人的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想到損害別人的結果,這就是愚癡;憤怒的人,只想到為自己出氣,卻不顧因此而傷害到別人,這就是愚癡;再如商人「買空賣空」想要投機致富,農夫「拆東籬,補西牆」,這也就是愚癡。還有女士愛美,買了許多名貴的衣服,穿不完又捨不得送給別人,塞得滿屋滿櫃,還要時加保養、曬洗;富人買了許多房子住不了,要經常打掃、除塵、袪蟲,這些都是愚癡。所以,很多時候,愚癡比一般的犯錯更加嚴重;犯錯如同走路摔倒了可以再站起來,愚癡如暗夜行走,不見光明,隨時會有墮落懸崖深淵,導致粉身碎骨的危險。
因此,愚癡需要智慧之光來照破,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累劫愚癡,一智頓悟。」智慧是什麼呢?智慧不是小聰明;智慧是關於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正確、最根本的看法。比如說「誠信」,憑小聰明做生意的人,往往忽略了做生意必須要講誠信,以為今天多騙一點,明天多騙一點,不是比別人賺得多嗎?而有智慧的商人卻堅持「童叟無欺」、「貨真價實」;或許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還倒過來取笑話這些講誠信的人,認為他們「愚癡」;但是從長遠來看、從因果上來看,到底誰才會獲得最後的成功呢?當然是講誠信的人了。這就是真正的智慧。
當我們認識到愚癡的可怕,自然就會感到智慧的重要;所以我們應該開發自性的智慧之光,如此才能創造光明、遠大的前途。
結語、遠離愚癡人.是為最吉祥
據南傳《吉祥經》中載,佛陀在回答天神如何才能做到最吉祥時說了一首偈:「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一個人若能遠離愚痴之人,尊敬德才具備的賢者,那麼他就能得到最大的吉祥。  
這裡所說的愚痴之人,也就是前面所指的無法開啟智慧的人。佛陀認為,愚痴之人是前世造作惡業所導致的果報,這樣的人難以度化。作為一個學佛之人,本來就應該努力開啟自己本具的佛性;如果與愚痴之人交往過密,不僅道業無法得到增進,反而有可能因受到愚痴人的影響也變得愚昧、迷執;正如古德所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說明與怎麼樣的人交往,時間久了,日子有功,就變成甚麼樣的人了。正是因為這種緣故,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己者」,並不是教我們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而是要我們多與在各方面比我們優秀的人來往,我們才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自己不具備的優點。
因此,佛陀主張弟子應當經常與有智慧的賢人往來,如此才能從智者身上獲得許多教益,並落實於修行實踐中,從而達致喜悅、自在、吉祥、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