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評灌灌:為什麼中國大陸人不排隊?-廖保平 獨立作家

201410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權有勢的人從來不用排隊,所以老百姓沒有基本規則意識去排隊。
國慶旅遊歸來,朋友向我倒了堆苦水:「到哪都是人,哪都不排隊。」
這是能預料的事,苦水不必太多。這不,黃金周前,一個叫濱井幸子的日本女人在中國情報局網站發了一篇文章,《為何中國人不排隊?理由是什麼?》,講她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排隊上廁所時,被一個中國婦女插了隊,然後很驚詫說,「為何中國人不排隊?」
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好像隔不了多久就要拿出來討論一番,既有對中國不排隊的自身分析,如素質論、人口論、經濟論、法律論、歷史論……。也有「以洋為鑑」的分析,比如說「英國人就算獨自一人,也會整整齊齊地排成一個人的隊伍。」為什麼呢,一個說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衣物、汽油乃至食物都嚴重供應不足,只能計量分配,民眾必須老實有序地排隊,去領取食物和慈善救濟,排著排著就排成了一種美德——公平競爭、正直得體而又彬彬有禮。即使在今天,不少人英國人將排隊視作英國「國民精神」的體現,對插隊極度反感。
我讀到一個更有趣的解釋是:在英國,200年前曾經有個法院判例。當時鬧飢荒,大家排隊去領麵包,一個人因為要插隊,排隊的人一怒之下把他打死。後來法庭在審理這個案件的時候,法官判定打死人的那些人無罪。法官的理由是,如果判定打死人的人有罪,那就會助長社會上不排隊的不良風氣。因為有了這個判例,英國人就不敢不排隊了,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知他們亂插隊的危險性,這種良好排隊精神得以傳承,即使發生飢荒,也不亂插隊。受英國文化影響的國家的人也知道要排隊,不然被人打死白死。
彈丸之地的香港,人口密集程度比大陸任何一個城市都厲害,香港人排隊就不像大陸人那麼沒秩序。不能不承認,英國人弄出的一些規則,確實影響了其殖民地,甚至對整個世界的一些規則都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比如《英國大憲章》,這是英國人對世界文明所作的一種貢獻。
中國是不受英國傳統文化熏陶的,而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可是中國不是誇耀自己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底蘊」嗎?現在倡導「國學」也很賣力,孔子學院都開到全世界了,卻不能讓這個民族做到最簡單的排隊,這不是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嗎?一個連隊都排不好的民族,很多文化文明之類的話都不要說大了。
為什麼中國人不排隊?說來說去,我想有一個極其簡單的原因,就是有權有勢的人從來不用排隊,他們也懶得去操心排隊的事,所以老百姓沒有基本規則意識去排隊。
環視一下我們的身邊會發現,老百姓去看個病要排隊,官員有幹部病房,公費醫療,不但不用排隊,還享受優質服務;老百姓開個車堵在那裏排隊,領導出行可以封路,一路暢通;在物資短缺的年代,老百姓排隊購買生活必須品,官員可以不用排隊就拿到特供品……,如此事例,不勝枚舉。
排隊的核心要義是公平正義,其特點就是無論身份、地位、性別、民族都按「先來後到」的規則進行權益分配,並由此形成井然的秩序。可權貴有特權,不用排隊,事事開「綠色通道」、「走後門」,公開地搞不公平,帶頭破壞秩序,而且覺得理所當然,沒有絲毫的羞恥感。
如果非要權貴參與排隊,一定是「領導先走」,平頭百姓不可以排在領導的前面,權貴還是在帶頭破壞公平和秩序。特權體制與排隊的內在理念是截然對立的,不可調和的,只要特權體制存在,就不要指望大家好好排隊,他們一定會從內心裏懂得,不排隊、破壞規則才能受益,老實排隊就是傻瓜。破壞規則、秩序的權貴天天罵老百姓素質低,不講規則,不守秩序,不好好排隊,這不是扯淡嗎?這不是上樑不正,偏要下樑正又是什麼?
要想讓排隊這事有改進,必須改變這種特權體制,消除不公平的根源,讓權貴跟普通民眾平等地站在一起。一個常年都不坐公汽、地鐵的市長,你跟他說排隊的事,讓他偶爾去體驗一下乘車難、不排隊,是搞不好的。要是他必須跟普能民眾一樣擠公汽、地鐵上下班,天天被擠到人群後面,他大約就會重視排隊搶坐的問題,以及線路設計問題,公交優先問題,等等。現在的問題是,特權階層生活在一個不用排隊的世界,老百姓生活在處處排隊的世界,你的世界他永遠不懂。
回頭再來看英國,官員要不要排隊?要,2012年2月3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首相卡梅倫在下班回家途中去了趟超市(他經常步行或坐地鐵上下班),買了諸多晚餐食品水果等。在排隊時卡梅倫玩起了手機,儘管很多顧客注意到了他,但並沒有成群地圍住他,卡梅倫大概等了5分鐘才結賬離開。
要是卡梅倫生活在中國,像他這樣日里萬機的人,就不用浪費寶貴的5分鐘時間去排隊了,只需動動嘴皮子,利用特權,一切都可以搞定。然而,一國之首相都老老實實排隊,平民還有什麼理由不排隊呢?有時想,如果中國大陸當年像香港一樣被英國殖民他幾十年上百年,估計現在也不用操心排隊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