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看中國:李嘉誠的「出走」需要正面解讀-王思想 經濟學者

201501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外界不必對李嘉誠的理性商業行為給予過多惡意或誇張。
2015年開年,中國財經界第一大新聞事件,是亞洲富豪李嘉誠重組旗下兩家集團,並把重組後的企業註冊地點從香港遷移至開曼群島。
對此事的反應,各方態度迥異。主要分3個方面:1,股市反應積極,李嘉誠市值暴漲,順勢奪回亞洲首富寶座;2,看衰中國的人認為這是一個重大信號,富人撤離中國的腳步正在加快。3,熱愛當今中國格局的人則紛紛譴責李嘉誠,甚至斷言李嘉誠為中國地產界的大老虎,撤資是為了逃避追查。
其實,李嘉誠撤離中國的步伐並非始自今日。至遲在2013年,李嘉誠已經開始成規模地出售在大陸的地產,在上海和北京都有比較大的動作。當時人們只是認為李嘉誠不看好大陸地產前景。李嘉誠出售資產,同時聲明看好中國經濟;又出售,又聲明看好中國經濟;再出售,再次聲明看好中國經濟……「唱多做空」的策略異常明顯。
到底如何看待李嘉誠的系列舉動呢?
首先,李嘉誠如何出售他的私有財產。他的出售、遷冊行為沒有任何錯誤。至於他唱多做空、曾聲明不會遷冊然後又改變,也無不妥。根據形勢變化調整戰略,一句話人家就說清了。
其次,李嘉誠在大陸的地產生意有無見不得人的地方?當然有。中國所有房地產商,哪個能與官商勾結脫得了干係?這能把責任扣在房地產商頭上嗎?中國的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財政,同時又擁有至高無上的、基本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他們把企業招來,與企業進行私下交易,是相當普遍的事情。現在,誰撤資離開中國,就說誰有問題,這種選擇性指責缺乏法理支持。
第三,李嘉誠把公司遷到開曼群島,目的之一是為了避稅,毋庸置疑。同樣沒有任何過錯。只有6萬人口的開曼群島,容納了中國大陸絕大部分赴港上市的企業,阿里巴巴、百度也在那裏。而很多企業還在英屬維爾京和百慕大註冊。世界各國的許多企業都喜歡在這三個避稅天堂註冊,而近些年來,去三地註冊的中國企業數量增長最快。對於高稅收的中國來說,大家都前往避稅島國,是經濟界對政策的另類表態。中國的稅收這麼多年來一致偏高,無疑是一種殺雞取卵的欣慰,讓國內企業苦不堪言。李嘉誠離開的同時,有關房產稅的消息正在傳播。而許多稅收,以及能夠與李嘉誠無關。多數企業只能忍受,而那些能夠離開的企業轉走了大量稅收,對此,有關部門應該反思。所有的企業都是理性的,政府行為也應當理性,而不是人為對企業可以肆意徵稅。從這個角度講,李嘉誠敲響了警鐘,對留在中國大陸的企業是有好處的。
當李嘉誠宣布遷註後,有人根據他的一些政治言論,進行了惡意解讀。
實際上,我們不必對李嘉誠的理性商業行為給予過多惡意或誇張。對企業界來說,既然有跨國公司把亞洲區總部或研發總部遷至中國,那麼有人離開中國也正常。中國市場不是貔貅,不能只進不出。
而對於各級政府來說,則應該高度重視李嘉誠的撤資,並且檢討自己的招商政策、稅收政策,以及整體投資環境,而不是去指責李嘉誠,更不該妖魔化李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