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人生:施比受施更有福報-寬運法師 香港西方寺住持
20151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真正的布施是無私奉獻,心中不求回報,也沒有任何貪心,這樣才能達到智慧圓滿,福德圓滿的境地,就像佛菩薩一樣。
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所以產生許多鬥爭、矛盾、衝突,往往就是因為自私自利的心態,常常看不開、開不透,而最重要的更是放不下,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捨」,因而煩惱重重,痛苦不堪。所以,為了讓我們獲得幸福、喜悅的人生,佛教教我們要學會「捨」──也就是「布施」。
布施的根本精神在於「慈悲」,所謂「大慈大悲憫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這是佛教徒每天必誦的功課,也是每個佛教徒誓志不渝的信念與宏願。凡社會上出現重大災變,如地震、洪水、海嘯或資助貧困地區,救助失學兒童、關心殘疾人士,捐助希望工程等等,全國佛教界總是義不容辭,第一時間組織捐獻,希望令受施者得益、得救、得助;令社會的弱勢者、苦難者,能夠受惠、受益,解除困厄。正如俗諺所說「施比受施更福報」,這句說話真的一點都沒錯。
「布施」度,是佛教「六波羅蜜」即「六度」之首。行菩薩行,成菩薩道,必須踐行六度,齊修六度。離開了六度,就無法成就。
那麼,什麼是「布施」?布施就是捐獻自己所擁有的財力、物力,來幫助別人渡過困難,甚至可以布施自己的時間、智慧,以及利用自己各樣的資源去幫助別人、救助別人。因此,布施主要可分為三種,也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真正的布施是無私奉獻,心中不求回報,也沒有任何貪心,這樣才能達到智慧圓滿,福德圓滿的境地,就像佛菩薩一樣。
佛說七種布施
據佛經上記載,從前有一個乞丐跑到釋迦牟尼佛面前哭訴:「我做什麼事都不成功,為什麼?」
佛陀說:「這是因為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
乞丐說:「可我一無所有,是個窮光蛋。」
佛陀說:「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沒有錢,也可以給予別人七樣東西。第一,和顏施,用微笑與別人相處;第二,言施,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讚的話,謙讓的話,溫柔的話;第三,心施,敞開心扉,對別人誠懇;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第五,身施,以行動去幫助別人;第六,座施,乘船坐車時,將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弱婦孺;第七,房施,將自己空下來的房子提供出來,供別人休息。如果你有這七種習慣,好運隨之而來。」
如果你是信士,也就是在家居士,布施應該是常為的事情,這是利他的善舉。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因必然感得善果。
不過,事實上,很多人往往「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貧困成了布施的最大阻力。其實,很多佛典中、很多故事都說明只要誠心供佛,物資的多少是其次,功德就在廣大的發心中累積;資糧儲足了,自然就能憑此功德往生佛國。
真誠布施 果報不可思議
從前,有一對貧窮的夫婦,靠著做傭工來維持生計。
一天,丈夫看見一些長者們前往寺院裡參加供僧法會,回到家後,想著、想著,不禁哭了起來,妻子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甚麼事讓你這麼傷心呢?」丈夫回答:「唉!看到別人能夠滿心歡喜地供僧修福,而自己卻是貧窮下賤,連修福報的機會都沒有!」妻子便安慰他:「別再傷心了,於事無補,不如把我賣了,賣來的錢就可以布施供養!你看怎麼樣?」丈夫更傷心了:「如果把你賣了,我豈不是更加難過!」於是,妻子想了想,又說:「乾脆我們一起賣身為奴,不僅可以供養,也還可在一起修行。」這下,丈夫也同意了。
於是,夫婦倆找到一個富貴人家,向主人借一筆錢,來辦一場供僧法會,這筆錢如果無法在七天內還清,他們就必須永遠在這戶人家當奴僕。得到了錢後,貧窮的夫婦便開始不眠不休地籌備法會,並且互相勉勵:「現在還能夠隨自己的心意來修福,應該好好把握因緣,往後的一切就很難預料了!」
到了第六天,眼看所有的事都已就緒,寺裡卻收到了一個訊息:國王也要在同一天舉行法會。比丘們都認為,應該先將機會讓給窮夫婦,然而,國王知道後,非常憤怒:「是哪一家小民,膽敢跟我搶日子!」立刻命令他們改期。這對窮夫婦雖然無奈,卻是堅持不改。
國王不得不召見窮夫婦,要他們說出個理由。窮夫婦便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稟告國王,並懇求國王:「我們今生如此窮苦,就是因為過去沒修福報,這輩子恐怕只剩這一天還能自由作主,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我們極力爭取!請求國王成全!」聽了這對夫婦真誠的發心,國王不禁心生憐憫,不但准許他們如期舉行法會,更賞賜財寶,還劃了十個村落讓他們居住和管理。
這對夫婦原本很貧窮,為了布施齋僧,誠心以身為奴,償還向主人借的錢。因為這種布施的誠心,感動了國王,不僅得到國王賞賜的金銀財寶,而且,還得以管理十個村落。他們的生活從此得到大大的改善,不必再過窮困的日子了。
助人為樂 喜悅人生
東漢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崔瑗在其《座右銘》中說:「施人慎勿念,受恩慎莫忘。」銘文告訴我們,在我們周圍,都有需要我們救助的人。對於別人的困難,我們應當生起憐憫同情之心,並盡自己的能力布施給有需要受助的人。另一方面,人活在世上,誰都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每個人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來解救自己的困境。我們在困難時,如果得到別人的幫助,就應當牢記在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別人的恩德,並將自己所受的恩惠傳遞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我們在行布施之時,自然就會感得將來美好的回報。
因此,對於布施,正確的做法,應當就像《菜根譚》所說:「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鬥粟可當萬鐘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有了這樣的、不求回報的利他之心,執著、煩惱自然就會減少,人生自然就會更喜悅、自在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