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中國:公共交通服務惡劣 原因在於職業意識-麻生晴一郎 日本作家

201512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交通服務惡劣的問題不在於「鐵飯碗」,而在於工作人員對職業的意識。
幾年前,在北京望京的公共汽車站,看見一位維吾爾人向一位北京市民的老人詢問到北京站怎麼走。那位老人也懇切細緻地說明:「先坐某某路汽車,然後在某某下車,換某某路汽車」。
有可能那位維吾爾人不太懂那位老人講的話。該汽車來了汽車站,他再向已準備坐其他汽車的那位老人問問「是這車嗎?」看到老人點頭,他才上了車。然後他給汽車的乘務員再告訴「我想去北京站。」但是乘務員流露出很意外的感情,於是大聲地說「北京站!這車不去北京站。」那些乘務員的過度反應和維吾爾人的愣愣表情形成了幽默鏡頭,周圍的乘客都笑起來。那位維吾爾人只好下車。
實際上,應該被笑的不是不懂路的那位維吾爾人,而是職業意識很低的那些乘務員。他應該給那位維吾爾人說明一下在某某換車等。這樣做法不是外國人獨特的,而是那位北京老人也做的很簡單之事。真可惜,那位維吾爾人可能以為那位老人騙他。他可能對整個北京市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訪問中國的外國人大都體驗過公共交通的惡劣服務。1980年代,訪問中國的日本人一談到那些惡劣服務,大都認為社會主義下的「鐵飯碗」讓公共交通職員不忠實於工作。1990年代以後,很少見到1980年代的不禮貌態度,在服務方面有些改善。但是目前公共交通的惡劣服務,在基本上,還是跟1980年代差不多。這個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的公共交通制度。但是,我一直以來不認為「鐵飯碗」讓他們懶惰。在1980年代,我遇到的公共交通乘務員,大都忠實於工作,目前還是一樣。而他們給我們的服務大都是很不好。我認為問題在「忠實於工作」所說「工作」的內容。
對於遇到維吾爾人的那些乘務員而言,在他的腦子裏,「忠實於工作」只意味著把他自己所擔負的汽車無災無難地搬到目的地。而其他事,例如其他汽車、地鐵、乘客的心理等都不是他們的工作範圍。這樣職業意識完全不是在一個共同體中的想法。在一個共同體中,工作人員必須有「自己是全體的一部分」的感覺。他擔負的任務又是全北京交通網的一部分,又是跟乘客一起形成的交通工具。於是乘務員應該意識到全北京交通網,應該意識到乘客的心理。即雖然他們忠實於工作,但是那些工作不忠實於健康的職業意識。
在任何政治制度上(例如西方民主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等),工作人員都應該具備健康的職業意識。在大陸,民營巴士乘務員的態度跟公共交通差不多。中國很多乘務員對乘客很冷談,我認為交通服務惡劣的問題不在於「鐵飯碗」,而在於他們對職業的意識。基於健康的職業意識,把自己的工作不能視為自己能獲得的權力,而視為自己能參加社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