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流域合作-梁雲祥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201603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及其合作的強化,肯定會有助於中國同作為整個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3月23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海南三亞國際會議中心主持召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亞洲流經國家最多河流區域的六個國家,即中國、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領導人就加強流域合作進行協商,並最終通過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打造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 ,顯示了中國與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東南亞國家之間更加緊密的合作。
我們知道,瀾滄江和湄公河是一條河的兩個不同名稱而已,在上游地區的中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發源於中國境內的青海省玉樹地區,進一步流經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出境後即被稱為湄公河並先後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後流入南中國海。作為一條國際性的河流,當然會涉及到流域各沿岸國家的利益,因此一般會圍繞河流的使用和開發等各種事務形成國際性的合作,就像歐洲國家圍繞多瑙河與萊茵河那樣甚至早在19世紀初就成立了專門的國際組織來實施管理,但是由於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過去曾長期被殖民和獨立後彼此之間也存在著各種矛盾,所以在冷戰結束之前對這條河流並未形成任何國際性的合作與管理,整條河流基本上都處在一種自然管理狀態,即沿岸國家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來使用河流,因而也免不了產生一些摩擦,尤其是作為上游國家的中國同作為下游的其他幾個國家之間的摩擦。
然而,隨著冷戰結束以及中國同東南亞國家關係的改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之間的合作也開始被提上議事日程,尤其作為一個大國和河流上游地區的中國,在這一合作中更佔據著主導地位並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1990年,中國首先同老撾合作對河流洪水期情況進行考察,並成功地進行了從中國境內至老撾萬象的試航;1993年,中國的航運公司又進一步將航運業務開展至緬甸和泰國,並且中、老、緬、泰四國協商對航運河道進行共同整治;1994年,中國政府成立「國家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開發前期研究協調組」,開始加大對該流域的總體研究與開發力度;2000年,中、老、緬、泰四國正式簽署《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議》,並且在2001年四國之間正式通航。
當然,該流域的國家合作也並非一帆風順,比如2011年10月在湄公河老、緬、泰交界的金三角水域就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湄公河慘案,兩艘中國商船遭遇劫持,共有13名中國商船船員在遭搶劫後被害。不過,這一起慘案反而促成了中國同下游通航國家之間的聯合巡航以保證通航的安全,並沒有給流域國家之間的合作帶來大的負面影響。隨著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在國家總體外交戰略中對東南亞國家的更加重視,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成了中國政府更加積極推動的一個項目。2014年11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第17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建議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得到湄公河沿岸五國的積極響應,該流域的合作又上了一個台階;2015年11月,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首次外長會議在中國雲南舉行並發表了六國《聯合新聞公報》和《關於瀾湄合作框架的概念文件》,確定了彼此間進行合作的基本範圍和領域。這次流域六國首腦舉行的首次會議,即意味著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的進一步強化。
根據本次首腦會議通過的文件來看,基本上實現了中國政府所追求的外交目標,即為了貫徹「一帶一路」倡議,向位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東南亞國家進行大規模產能輸出,加強彼此之間在經濟上更緊密的合作,形成更加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以此來緩解東南亞國家在面對中國崛起以及南海爭端時對中國的擔憂。當然,中國與整個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並不僅僅局限於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及其合作,不過這一合作的強化肯定會有助於中國同作為整個東南亞國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