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看中國:惜別富士康-王思想 經濟學者

201606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至少有13間富士康工廠,近期盛傳富士康將逐步縮小在大陸的投資。
這些年來,最被中國人妖魔化的企業,非富士康莫屬了。在一些媒體和網民的描述中,富士康是一家「血汗工廠」,這4個字伴隨富士康多年。彷彿,富士康成了一家吃人不吐骨頭的罪惡基地。
最近,不斷傳來各種消息,說富士康將逐步縮小在大陸的投資。
比較靠譜的消息,是在江蘇昆山,富士康工廠將引入機器人,削減54%的工人數量,從原來的11萬人減到5萬人——這意味著,富士康將減少對6萬人的「剝削」,那些稱富士康為「血汗工廠」的人,應該很高興了。只是,那6萬工人呢,他們將去何處就業?
另外一個傳得比較盛、但尚未證實的消息是,富士康將把在中國大陸的眾多生產基地搬遷到越南印尼等地。此消息一直未有非常具體的行為,所以,可視為富士康在試探大陸的政府和民眾,是一種商業策略——假如這些消息成真,則意味著幾十萬工作崗位將轉移到東南亞一帶。
中國有多少富士康?經查詢得知,中國大陸至少有13個富士康工廠:深圳龍華總部、深圳觀瀾、江蘇昆山、山西太原、山東煙台、江蘇淮安、湖北武漢、河北廊坊、河北秦皇島、遼寧營口、遼寧沈陽、江蘇南京和廣西南寧。
這些工廠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沒有查到具體大陸的數據,但是查到了富士康的全球就業數據:集團全球總市值超過700億美元,布局橫跨歐、美、亞三大洲,員工總數超過120萬人。這120萬人,預計有一半以上在中國。
解決了中國大陸幾十萬人的就業,是富士康對大陸的直接貢獻。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這幾十萬人,基本上都是沒有什麼技能的農民工。富士康作為一個半自動化產業線,並不需要有多麼熟練的生產技能。眾多不具備生產經驗的農民工,進入富士康,實際上可以把富士康作為一個「帶工資的培訓基地」,不僅學到基本的生產技能,還接受基本的工廠培訓,完成從農民到工人的意識轉換。可以說,富士康為其他產業培養並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
而中國的一些媒體和民眾,往往熱衷於傳播「富士康員工跳樓」的新聞。富士康有員工跳樓,這是事實,但是,把富士康描繪為「跳樓工廠」,完全缺乏邏輯關係。富士康的員工為何跳樓,這與富士康的生產性質有關。富士康的生產技能非常低,基本是低水平重複,所以容易讓員工產生情緒上的困頓、抵觸。
這是必然的代價。既然生產技能低,那幾乎必然是低水平重複。每一個進入此行業的人應該接受這個事實。否則就是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問個問題:富士康是利用抓壯丁弄來的員工嗎?難道不是勞資雙方簽訂合同進入合作程序的嗎?如果富士康違反了勞動合同,自然有法律制裁,何需公眾去妖魔化企業?
面對某些員工的不適應,媒體和公眾應該引導還是渲染並指責富士康?
這個問題,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對富士康的評價問題。中國大陸這麼多年的教科書,在經濟方面,都是馬克思那一套:剩餘價值由工人創造,資本家剝削工人。由此,公眾對於資本家一直是負面印象。
馬克思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但作為百年前的學者,他的學說能夠完全對應現在的經濟現象?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
中國在1980年代開啟的改革,一直是有行動、無理論。所謂摸著石頭過河,所謂逮住耗子就是好貓,都是實用主義,缺乏理論支撐。民眾更缺乏基本經濟訓練。我們的公眾還沒有學會感恩。我們沒有去感恩那些養活了眾多工人、為國家提供了稅收的企業。
當然,富士康是否會離開中國大陸,這並不取決於公眾對富士康的妖魔化,而主要取決於生產成本和國際分工。但我們終究應該善待富士康,挽留富士康。
等到富士康真的離開以後,我們會明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