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看中國:吳建民引發的「鴿鷹之爭」-王思想 經濟學者

201606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對吳建民的評價是四個字:忠黨愛國。
楊絳之死引發的爭論剛剛淡去,吳建民之死又引發爭論。
吳建民車禍身亡的消息剛一傳出,公知群體裡面,發出第一反應的是那些對吳建民表示哀悼的人,他們哀悼一個鴿派的去世。
原本似乎要成為一個左派右派辯論的事件,結果,左派表面上並未表現出歡呼雀躍。與吳建民發生激烈爭論的胡錫進、羅援等人,據說都在微博上表示哀悼,並未對吳建民有任何指摘。尤其胡錫進,他一貫聰明伶俐,知道如何吸引人注意力的同時,又做出中立理性的樣子。
分歧反倒出現在右派內部。在哀悼吳建民的聲音出現不久,即出現了激烈的反對聲,揭出外交官吳建民在另一位江蘇吳建民事件上的態度,以及其他一些事情,以此證明吳建民並非鴿派。
左派常常抱團取暖,右派一貫自由主義,各說各話。在此次吳建民事件中表現無遺。
吳建民是鴿派嗎?從上述爭論已經看出,他哪種色彩都有。從他與胡錫進、羅援等人發生重大爭論,似乎可證明他是鴿派。而按照同樣推理,從他的另一些行為又可證明他是鷹派。
上面那些人物,他們只是「發表一些鴿派鷹派言論」而已。鴿派或鷹派的判斷標準,應該是其行為以及後果,而不僅僅是言論。人們所發表的言論,時而鴿時而鷹。這都屬於言論自由范圍,不應受到太多指摘。
中國官方媒體幾乎沒有介入「鴿鷹之爭」。吳建民死後,絕大多數官媒只是報道事實,不做價值爭論。最有意思的,是《解放軍報》法人微博「軍報記者」於6月18日上午分以「綜合網友」的名目發布微博稱:「吳建民的一些觀點,我們雖然不能苟同,但是今天開放的中國、自信的中國需要不同的聲音,並在觀點交鋒中去偽存真,凝聚愛國的共識與行動。」一句「不敢苟同」將《解放軍報》的態度充分表露。官媒發表這樣態度明顯的、而非官話空話的言論,是值得鼓勵的。
我們來分析幾件事情:
一,今天的中國有鴿派鷹派嗎?鴿派或鷹派,應該具有鮮明的價值觀、方法論。當前中國官方實權派中,並沒有不同的價值觀或方法論,也就是說,尚未出現明確的、系統的、有實際影響力的鴿派或鷹派。
零星的鷹派行為,有。引發美軍當年在南聯盟進行轟炸的人,屬於鷹派。中美南海撞機的導火索王偉,屬於鷹派。別看他只是一個小小飛行員,他沒有鴿鷹理論,但他所引發的後果,完全是一個鷹派所為。
二,吳建民是鴿派嗎?
吳建民死於車禍,有些想像力豐富的人,由此聯想到當年日本少壯派謀殺首相,懷疑吳建民是否被暗殺。這個想像力實在太天馬行空了,吳建民作為一個年近80的老頭,影響力微弱,不值得暗殺。
吳建民在世時反復強調的觀點是,「在和平與發展為主的時代,誰舉起戰爭的旗幟誰倒大霉,你看美國就是這樣,中國絕不能重蹈覆轍。」從這個言論,可以看出,吳建明的價值觀是非常低級的。
一個手無實權的退休官員,發表什麼言論,並不重要。關鍵是其權力在手時表現出的行為。從這個角度講,吳建民無派,如果硬要分派,他基本是鷹派。
我對吳建民的評價是四個字:忠黨愛國。
三,鴿派與鷹派,其實都是利益派。
關於鴿派與鷹派,最經典的例子,是秦檜與岳飛。我在評價秦檜岳飛的文章中寫得比較清楚:作為一個軍閥,岳飛只有通過忽悠戰爭,才能弄來軍費,才能通過戰爭搶錢搶權搶地盤,吞併其他軍閥。秦檜作為一個文官,在文官不能指揮武官的年代,只能通過議和來維護自己的利益。秦檜的議和,造就了兩國的和平,算是百姓賺了便宜。
「大砲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老話說清了所謂鴿派的本質。
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頻繁地爭論鴿派鷹派?
毛澤東時代,中國外交是是鷹派。被蘇聯暗害,天不怕地不怕地捲入朝鮮戰爭,導致20年後退。1970年代,毛澤東與美國交好,雖然是某種程度的妥協,並不能說明是鴿派。鄧小平時代,外交政策4個字:韜光養晦。這4個字不代表鴿派,而是說:「我今天弱,我忍,等我強大了再說」。
在中國政體下,韜光養晦已經是最佳外交政策。
今天,中國最高當局會改變韜光養晦的鄧氏外交政策嗎?這個疑慮,表現了中國人對外交的焦慮、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