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大眼:吳建民──民族主義──梁啟超-郭大眼 獨立評論員

201606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吳建民認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本質上是反對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破壞當下中國與世界合作的良好局面,把中國拉向倒退、封閉和落後。
「希特勒愛德國嗎?當然愛,但他搞民粹主義。今天的青年人要有廣闊的視野,要胸懷天下。民粹主義、極端的民族主義和狹隘的愛國主義要不得。一個自私自利的國家會失去朋友,會被孤立,在今天,孤立就是一場災難。」這是外交學院前院長、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年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的話。可惜的是,這位被稱為「鴿派」的資深外交官,本月十八日凌晨在湖北一起車禍中不幸身亡。
除了曾任毛澤東和鄧小平翻譯的吳建民外,最近另外一著名中國外交官王毅在加拿大駁斥記者的失儀失態或失範的表現,同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從外長王毅這名當年被普遍認為溫文爾雅、舉止得當的外交官,今日變成頤指氣使,充滿暴發戶的傲慢的表現,折射出中國外交政策,從包括江澤民及胡錦濤掌政時期在內的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到今時今日強調「有所作為」的轉變,足見其在外交策略上的改弦更張。
因曾發表題為《南海爭端,中國克制是種自信》的文章而廣泛關注,更被毛左群起攻擊的吳建民認為,二零零八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後,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結合的思潮席捲全球多個國家。民族主義的流行導致大衆對國家發展情況過分自大,產生盲目排外的心理;民粹主義的氾濫則使得政府為了繼續執政而過分去討好民衆,以至於忽略國家的實際情況。他警告:「目前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中國也有所抬頭,如果不積極引導,會擾亂社會,損害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
吳建民指出,狹隘的民族主義只考慮本國的利益,不考慮他國的利益,這種思想是零和遊戲的思想而不是共贏的思想。還有就是民粹主義,因為老百姓總是考慮眼前的利益。民粹主義就是靠著討好老百姓,短期之內能夠得到喝彩,能夠獲得更多的選票,「就去這麼幹」。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會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引向對抗和衝突,會把兩者之間的關係引向災難,這種現象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二零一零年,吳建民說,曾有青年問他:「新的歷史時期需要什麼素質的青年人,而現代青年最欠缺的是什麼素質?」其回應是:「青年在考慮自身發展中要有世界眼光,小家小氣很難有大發展。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總認為自己最行別人都不行,這是可怕的。有些代表團來到法國訪問,看到巴黎街頭的古老建築顯得不屑一顧,說:『巴黎有什麼,看不到新大樓。』他們不知道,舊房子要比新房子貴很多,不知道舊房子的文化底蘊。」
吳建民認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本質上是反對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破壞當下中國與世界合作的良好局面,把中國拉向倒退、封閉和落後。其中,民族主義是封閉保守的象徵,反對的其實就是「開放」,而民粹主義往往以老百姓的短期利益作「賣點」,其背後反對的正是「改革」。他強調,中國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
據說,「民族主義」一詞,在中國最早使用的是清末民初的大學問家梁啟超先生。他早在一九零一年就在《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中提到了「民族主義」,批評中國人沒有國家思想,或「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國家」,或「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國家」。換言之,中國人一向重視「個人」和「世界」,而忽視其間的「國家」。那年代時興的兩大主流正是「個人」和「世界」,當時是北大學生、後來成為北大校長的傅斯年說了一句可圈可點的說話:「我只承認大的方面有人類,小的方面有『我』,是真實的。『我』和人類中間的一切階級,若家族、地方、國家等等,都是偶像。」
經歴歐遊四十日,及至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時期的梁啟超,已隱隱覺察到「民族主義」的危險,對「民族主義」有所保留及警惕,甚至有說他從當時德國和日本民族主義的興盛趨勢估計,二次世界大戰將由德日掀起的驚人預測,足見其見解已變,雖仍主張「國家是要愛的」,但「一面不能知有國家不知有個人,一面不能知有國家不知有世界」。
與晚年梁任公在「國家」、「個人」與「世界」三者之間,強調了「個人」和「世界」一脈相承的是,吳建民生前曾明言:「小不忍則亂大謀。我的觀點是:愛祖國,也要愛人類,才能站得住腳。在全球化、信息化也已構築了各國利益如此緊密的智慧地球時代,我們已經不能關起門來只講狹隘的愛國主義了。中國人自古就有天下觀,這個天下觀不應只限於中國,而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