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人生:應時濟世 應病予藥─佛法能治世間一切病-寬運法師 香港西方寺住持

201611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佛教就是教人們把自私自利的心擴大,把小愛擴大了、昇華了就是大愛。
我們都知道,廟宇與香港文化息息相關,「華人廟宇委員會」與民政事務局首度聯合儒、釋、道三教及東華三院,於上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維園舉辦首屆「香港廟宇文化節」,宣揚香港廟宇文化和承傳傳統習俗,加深市民對宗教的認識。特別是現今社會價值迷失,時局混亂,人心惶惑,秩序失衡,問題叢生,因此,宗教慈悲濟世精神的力量,以及其導正社會、安撫人心的作用,尤顯得迫切與重要。
30日(農曆九月三十日)上午,適逢藥師如來聖誕,筆者與香港佛教聯合會眾法師,共同主持祈福法會,帶領四眾弟子齊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祈願香港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市民身心康泰、生活幸福、安居樂業、共享太平。法會正式開始前,筆者為現場大眾開示、祝福。現將內容與東網廣大讀者分享。
藥師如來大醫王 能治世間一切病
我常常說,佛教徒要記得三個日子;是那三個日子?釋迦牟尼佛聖誕是什麼時候?四月初八。阿彌陀佛聖誕是什麼時候?十一月十七。還有九月三十,是藥師佛的聖誕。
相信我們佛教徒都知道,佛教裏有「三如來」,即釋迦如來(中央)、藥師如來(東方)、阿彌陀佛如來(西方)。三位如來各自都有無量的功德,今天特別為大家介紹藥師如來的殊勝願力。
藥師如來,全名是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佛;又稱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他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號稱「東方三聖」。世人稱之為「一佛二菩薩」。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藥師佛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令所有眾生消災解難、離諸疾病苦惱、健康長壽、衣食具足。他的國土莊嚴如極樂國。
經中又說到,若有修彌陀淨土法門者,或生退轉心、生疑心者。如果聽聞到藥師如來的名號能夠受持,在臨命終時會有八大菩薩前來接引示其道路,隨願往生極樂世界或淨琉璃世界。這八大菩薩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
而守護修持藥師佛法門眾生的又有十二大將;十二大將每位也都各有七千藥叉作為他們的眷屬,全部合起來共有八萬四千位藥叉護法,在各地保護修持佛法與修持藥師佛法門的眾生。
是故,藥師佛的願力甚為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如果他的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綵幡,其人得以甦生續命。因此藥師佛的信仰,自古即盛行。現在一般人祈求藥師佛,目的主要在於希望藥師佛可以為他們消災、延壽、去病、增福;所以我們常常說「消災延壽藥師佛」。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祈求健康長壽。
以佛法來說,三佛本質上為同一佛,只是為了救度眾生,而化現為不同化身。因此,求生東方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是所發的願心不一樣而已。這其中包含了「自力」與「他力」;「自力」是修行者信、願、行的力量,而「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因此,唯有自力與他力結合,行者才能往生彼國。
依經文所說,藥師如來發願,令眾生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世間人都覺得財富是一種保障,所以普遍都想發財,希望財富能多一點,令生活過得好一些。因此,藥師佛發願要令眾生「求富饒得富饒」。還有很多人都想得到權勢或官位。其實,香港的官不一定好當,因為現在社會局勢不安,很多人爭訟、抗議、示威、遊行,難以管治;不過,也有些人,他們求官位是希望服務社會、服務人群。但畢竟只是少數。
接著又怎麼樣?就是希望「求長壽得長壽」。因為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試問那一個人想老、想病、想死?當然是都不想的。因此,藥師佛發願幫我們解決這三個問題,令我們要長壽得長壽。還有,我們凡夫的境界怎麼樣呢?除了財富、官位、健康長壽之外,還希望「求男女得男女」。因此,好多人都求。求誰呢?求觀世音菩薩,求送子觀音,要男女給男女。其實求藥師佛也是一樣的,而且每個月都可以求。因為藥師佛可以派遣十二大將幫助我們圓滿心願。
其實,藥師佛之所以發願,滿足眾生求財富、求官位、求健康長壽、求男求女的願望,目的是希望眾生能利用富裕的經濟能力,濟貧扶弱,廣行布施。利用官位權力,作革新社會,改善民生,利益社會人群的工作;或能更進一步,利用政治力量,護持三寶,發揚佛教精神,以促進社會的和諧健全。利用長壽,多做饒益眾生、建功立德的事業。若有了兒女,能施以良好的教育,為社會國家造就健全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若從個人來說,培養孝順賢良的子孫,將來才可老有所依。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修福修慧,學習佛陀的福慧圓滿。如果有一天我們修到福圓滿了,慧也圓滿了,我們就能和佛陀一樣。
我們世俗的凡夫,總是希望得到財富,而且財富越多越好;得到財富之後,感覺還是不夠,希望能有更好的名聲,而且名聲越大越好;有了名聲以後,還希望得到長壽,而且越長壽越好;長壽以後還不夠,仍然繼續求,不但止求今世好,而且來世也要好。由此可見,我們的願望是永無止境的。所以,我們的福是不圓滿的,我們的慧也是不圓滿的。
因為我們求福,就要種福的種子。不撒種子,又怎可能會有福呢?舉個例子,就好像兩塊木頭,必須要大力摩擦,才會生出火花;如果用兩塊濕的木頭摩擦,會不會生出火花啊?當然是不會了。因為因緣並不具足,所以無法生出良好的效果。我們求福的道理也是一樣,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如果沒撒下或種福的種子,怎可能得到福的果報呢?
就如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祈福法會,香港佛教聯合會、華人廟宇委員會以及民政事務局的同事們,連月來都做了好多籌備工作,可謂眾緣成就,活動開幕後,法師們都一起出席,市民大眾亦踴躍參加,共同為香港祈福,希望香港人少點爭拗,少點示威,少點遊行;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忍讓,諒解與包容;如此社會就能多一份和諧與安,大家自然就會生活得開心些、快樂些。
佛陀慈悲 為眾生開設十二種藥方
以佛法來說,什麼是病呢?一次,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尊者問佛,什麼是病?佛陀說:「1、隨惡人言是病。2、邪妄諂曲是病。3、言語傷人是病。4、貪愛色欲是病。5、殺害眾生是病。6、不敬父母是病。7、作惡不悔是病。8、愚癡顛倒是病。9、侵佔他人是病。10、好覓人過是病。11、無慚無愧是病。12、我慢貢高是病。」
於是阿難接著又問:這些病如何才能獲得醫治?佛陀回答道:「有十二種藥,可令此病得痊:1、慈悲喜捨是藥。2、謙讓作小是藥。3、讚歎大乘是藥。4、有惡能改是藥。5、有過能悔是藥。6、毀罵不動是藥。7、敬上念下是藥。8、愛念他人是藥。9、敬老憐貧是藥。10、低聲軟語是藥。11、具足正見是藥。12、誓度眾生是藥。」
由此可見,這病不是單純是身體的病,還包括精神(心靈上)的病。其實,一切的病、一切的藥,都是唯心所造。如果大家希望今生來世都能富足圓滿,那麼,藥師佛開給我們的藥方,我們願不願意服用呢?而透過阿難尊者的問病,佛陀為我們眾生開了十二味藥,希望能將我們的病治好:
第一味藥─慈悲喜捨
我們都知道,諸佛菩薩,具足「四無量心」,也就是「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慈悲喜捨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可是,我們的社會為什麼會有這多的問題出現呢?就是因為我們愛心不夠。我們一般人都是比較自私自利的,先愛自己,然後再愛自己的親人、身邊的人。
所以佛教就是教我們把這個自私自利的心擴大,把小愛擴大了、昇華了就是大愛。比如說,我是銅鑼灣人,我愛銅鑼灣;香港有18區,我愛18區;所以說,小愛昇華了就是大愛。但這個大愛仍然是有分別的,唯有佛菩薩的愛是沒有分別的。這種沒分別的愛就是慈悲;慈悲的再昇華就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絕對平等的、無分別的愛。就好像觀音菩薩,不論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所有的眾生、所有的生命,她都予以愛護,完全沒有分別。
現今社會就是需要這種無分別的愛、無限量的慈悲與包容。特別是我們的家庭,必須從「愛與包容」做起,要知道,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若單純講理,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只得找法官了;找法官就是對簿公堂,在法庭見了。可見單講理是行不通的,家庭裏必須講愛,就是要慈悲包容。
好像今天,香港就是個大家庭,我們大家都希望香港好,香港充滿愛,你愛我,我愛你,大家相親相愛;這樣的話,就沒有種種的矛盾、種種的暴力,種種的街頭抗爭。現在之所以有那麼多的矛盾、衝突,就是因為我們不夠慈悲、不夠包容。所以,我們要學習多點包容,要慈悲喜捨。
第二味藥─謙讓作小
我們眾生都是貢高我慢的居多,事實上眾生平等,所以我們要學習「謙卑」;「謙卑」就是你高我低。所謂「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我們待人接物要有一個謙卑的心。如果一個家庭裏,所有的成員都有謙卑的心,那麼家庭關係一定和諧。如果在公司或團體內,大家都很謙卑,時時能以「你高我低,你大我小」的謙遜態度來共事,自然就會上下和睦,公司自然就會發展得很好;這個社會自然就會多一份和諧,減少很多矛盾與衝突。所以我們要向佛陀、向藥師佛學習。
第三味藥─讚歎大乘
為什麼要讚歎大乘佛教?因為大乘佛教提倡自利利他的精神;我們要知道,唯有利他才能自利;幫助別人,其實就等於幫助自己;所以說,利他利己,自利利他。所以我們應該用誠懇的心,祈求佛力加被,不但我們自己好、自己的家庭好,而且更要全香港都好;我們的國家好,全世界都好。我們每一個人都好,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願望。
第四味藥─有惡能改
什麼是「惡」?就是不好、不正確的行為。因此,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做了一些不對的事情,就應該趕緊改正;有惡就改,不應該做的,就不要去做。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做錯事,即使是法師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如果沒錯的話,我們都能成佛了。為何兜兜轉轉用這麼漫長的時間,仍然無法解脫呢?就是因為我們不懂得修行。要知道,所謂「修行」,其實就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行為改正了,其他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有錯、有惡就應該改。
第五味藥─有過能悔
什麼是「悔」呢?大家知道嗎?「悔」就是懺悔,在佛教僧團裏,稱為「披露懺悔」;「披露懺悔」,即是在大眾面前,坦誠說出自己的過錯。現在我們犯錯了,不一定要告訴其他人,但應該要在佛前懺悔;向佛祖認錯,承諾以後不會再犯。
趁藥師誕,我們也可以向藥師佛懺悔;懺悔自己曾經在某年某月某日做過一件錯事,現在決心改過,希望將來以後不會再犯。正如經上所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是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罪從哪裏起呢?都是從我們的心起的,一切都是唯心所造。所以,如果我們不好的念頭都消失了的時候,就不會去做不正確的行為,這樣的話,一切的罪惡自然就會消失了。所以大家有過悔過,有過即改。這侮過的精神實在非常重要。
第六味藥─毀罵不動
「毀罵」就是所謂「八風」,即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如果我們學佛修養修得好,自然就能做到不為外境八風所動,真正做到「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別人對自己的中傷也好,誹謗也好,不回應,不解釋,不爭辯;因為越爭辯,問題就會越多;一回應,麻煩就會接踵而至。就像報紙的輿論一樣,你回應,他回應,其他很多人又回應,結果就沒完沒了。是非、誹謗,其實就好似一滴墨水倒在白紙上,你越去刷它,只會越描越黑;如果你不理它,它很快就乾了,乾就好了。所以,我們要學習有平常心,還要有包容心;凡事都能包容,都能平等對待,這樣的話,所有問題自然就能解決了。
第七味藥─敬上念下
我們常常說,為人子女者,對父母要孝要敬。當然父母對子女,亦要施之愛的教育,時刻予以關心關懷。其實,大乘佛教所提倡的「和諧」,就是需要大家,不論貧富貴賤、不分男女長幼,一起共同努力,這樣社會才會和諧,家庭才會和睦。
第八味藥─愛念他人
我們對他人要有愛心。如果我們認真去觀察,不難發現,現今社會普通的人際關係都很冷漠,很多人對別人的關心關懷實在太少了。其實,香港好多人需要關懷,比如說,貧病孤寡的人需要關懷;沒有地方住流落街頭的人需要關懷;住劏房的人需要關懷;被棄養的小孩、老人需要關懷等等。社會上需要我們關心關懷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們常常說,不去醫院,不知道病人多;不去殯儀館,不知道死人多。因此,我們應該趁身體健康的時候,有能力的時候,盡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要知道,幫助別人,其實就是累積德本,所修功德是不會白費的。
第九味藥─敬老憐貧
如果有能力的話,我們對年紀大的長者、貧苦的人、無助的人,應多加關懷及照顧。據統計,現時香港大約有37萬的人家庭是拿綜援過活的;這些弱勢社群,都是需要被關心的;而這種關心,有時候不是單純是物資的,而是精神層面的。不過,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人,他們每天都非常忙碌,但他們並不是關心別人,而是關心的是自己的房子有多大、財富有多少,又或者關心許多圖名圖利的、與生命的提升沒有多大關係的事情,卻很少關心自己、關心自己的心。我們撫心自問,曾有多少時間,關心過自己的心?
佛經裏有個故事,講得非常之好,很值得我們反思。從前有名富翁娶了四位太太,盡享齊人之福。可是,他嫌大太太年紀大了,人老珠黃,所以很少關心她。二太太也不年輕了,只是偶爾對她關照一下、疼惜一下。對三太太就比較關心,不時買些珍珠、首飾等討好她。而最喜歡的,當然是四太太了,時時噓寒問暖,呵護備至,當作寶貝一樣。一天,富翁患上重病,大限將至,心想:萬貫家財放下也罷,自己這麼寂寞地死去,實在很不甘心,就想找一個太太來陪葬,生死相守。
他先問最得寵的四太太,年輕貌美的四太太頓時花容失色,一口回絕道:「唉喲!我這麼年輕漂亮,怎可以陪你去死呢?」富翁只好退而求其次,央求三太太看在多年情份上相伴九泉,三太太白眼相向:「你平時不是最寵那個人嗎?為什麼不找她卻來找我呢?我還不想死,怎能陪你去死啊!」富翁萬般無奈,轉而求二太太相陪,二太太低頭想了想說:「你死後,我還要為你處理身後事,怎能陪你死呢?」富翁啞口無言,心灰意冷、非常慚愧地去找大太太,想不到大太太含笑一口答應,說:「嫁夫隨夫,這半生都是你照顧我,也該是我回報你的時候了,我願意跟你一起死!」
故事中所說的「四太太」,比喻我們的「身體」,平常我們對它百般愛惜保護,可時我們死的時候,會不會跟我們走?不會的。四大分離,它就分開了,最終還是離棄我們。「三太太」比喻財富、名利;依佛教的說法,財富是五家(官府、盜賊、水災、火災、不肖子孫)所有,平常我們對它愛惜如命,可大限來時一場空。「二太太」比喻我們的親人朋友,朋友在我們結婚時、生小孩時能到來祝賀,還有在我們離開人世時來送別,那已經是非常好的朋友了。「大太太」比喻我們的心,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因此,我們唯有用心修行,生命才有真實的意義。
佛教說,我們的身體有三種不堅:財不堅,身不堅,命不堅;不堅就是脆弱的、短暫的、不是永恆的。我們的生命在哪裏?其實就在呼吸之間。所以今天我們要珍惜人身,祈求佛菩薩加持、幫助,令我們身體健康;因為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健康,給你多少財富都沒有用;結交多少朋友都沒有用。所以身體最重要,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少病少惱。如果我們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根據佛經所講的去做,自然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庇佑。
第十味藥─低聲軟語
我們講話要講愛語,軟語,讚歎語。古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好聽的說話,冬天裏都會感到溫暖。一句難聽的、傷人的說話,即使在炎熱的六月,都會令人感到寒涼。所以,大家應多講關心語、愛語。我們身為香港人,要關心香港、愛護香港;我們要關心自己,不要因小事而起爭執、生矛盾,如此社會才會和樂,市民才會幸福。大家說對不對?
第十一味藥─具足正見
無論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團體,正知正見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佛弟子、在家信眾,必須要具足正知正見,知見正確,行為才會正確。所以說,正知正見是維繫世界和平、社會和諧的基石。
第十二味藥─誓度眾生
我們要真誠發願;願所有眾生都能分享到佛法的好處及利益,開啟智慧,離苦得樂,這樣就皆大歡喜了。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必一切法」?今天如果大家都能蒙受法益,都能皆大歡喜,我們的祈福法會就成功了。
最後祝福大家,福慧雙增,身體健康,事事如意,樣樣美滿,香港美滿,國家美滿,世界和平。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