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时评:雷洋“依法而死”是政治需要-老徐 独立评论员
20161225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这一切依法,包括雷洋“依法而死”,都是政治的需要。
2016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年里对中国人来说,最震撼的事件莫过于“雷洋案”。12月23日,北京检方公布了案件的最终结果:北京检方依法审查认定邢某某等五名涉案警务人员符合玩忽职守罪构成条件,综合全案认定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
这起震惊全国的事件,前后拖拖拉拉近8个月。本来以为中央可以借此整肃日益膨胀、为所欲为的警权,彰显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谁承想等来的就是三个字:不起诉。社会上大多数民众的反应和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雷洋事件发生之后,我于今年5月15日、28日和6月18日,在本专栏分别发表了《雷洋事件需要真相,而不是真像》、《雷洋事件最终会出现哪几种结果?》、《雷洋案还要拖到什么时候?》等三篇评论,里面谈到雷洋案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刑事案件,而是上升到政治事件的高度了。当下维稳任务日益艰巨,基层公安干警更需要鼓劲打气,当局绝不会因为一个雷洋而挫伤基层干警的执法积极性,那样会动摇执政根基。因此公布整个案件真相、适当处理相关责任人,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点。最有可能的时间点,是在六中全会闭幕、年底前那段相对宽松的时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之前的文章)
高举轻放,本在预料之中。但这个结果比我原来最悲观的预测还要差。关于事件处置的原则、时间点,我都预测准了,但是不起诉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原来估计,最终提交到法庭,把所有证据都摆出来,控辩双方唇枪舌剑,正好是一次普法教育的大好时机。最后哪怕判轻一点,或者缓刑都可以。但是,我还是判断错了。
既然案件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那就跟真相、证据、程序等法律问题无关了。不过,北京检方的公告也很诡异,暗藏玄机。前面把警方的违法事实比较详尽地叙述出来,告诉公众我查了,尽了力了。然后笔锋一转,来个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既有难言之隐,也将背后两股势力的博弈展现无疑。公布的时间点选的也很好,平安夜前一天,又是周末,欢乐的气氛自然会让这个话题很快烟消云散。网监部门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所有相关消息都不让评论,一些不同言论立即删贴销号,甚至连雷洋案辩护律师的微博,几天前就不能更新了。一切做的似乎都是天衣无缝。
在和平年代,警察就是“枪杆子”、“刀把子”的象征。政治需要警察,政治也惹不起警察。当局在“枪杆子”和民意之间权衡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枪杆子”。这个逻辑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也是中共执政的宝贵经验。多年以来,警权一直处于任何运转的轴心位置,片刻不可或缺。任何涉警问题毫无疑问都是全局性的政治问题。维护和加强党的领导,依靠的不是普通民众的支持,而是手里有“枪杆子”。这样的处理,虽然可能进一步降低民众的支持度,但可以确保“枪杆子”满意。如果反之,并不能增加多少民众满意度,却会大大降低“枪杆子”的支持度。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其实就是这么个简单道理,尽管有一些迫不得已和无奈。
据说结果公布后,很多警察群里异常兴奋和激动,很多人发红包庆祝。这种错乱实在令人无语。不起诉不代表那几个警察无罪。他们不规范的执法是平日的恶习积累,让警民关系更加撕裂,让牺牲的警察英灵受到玷污。他们的行为是警察队伍的耻辱。他们代表不了中国警察的整体形象。这个事件带给他们的应该是警醒,而不应该是庆幸。
当今社会,无论医生、教师、警察还是媒体人,每个群体都被污名化,都只能在各自的圈子里抱团取暖,逐渐失去了公正判断,甚至与正义为敌。这种社会族群的撕裂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经济下滑将会伴随政治上的收紧。官方已经不在乎民间的态度,民间也不在乎官方的想法,整个社会进入了一种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境界。这才是最可怕的。
雷洋是一个体制的宠儿,他从一个农村孩子依靠自身的努力,成为有房有车的城市中产阶级,其成长经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案例。但是却因为一次莫名奇妙的嫖娼而命丧黄泉,从此这个名字成为了人们心中抹不去的阴影,成为了许多中产阶层的噩梦。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检方的公告里,多次出现了“依法”二字。警察是按照上级部署依法执行公务,抓捕是依法按照程序,批捕是依法,不予起诉也是依法。与此同时,一个人依法死了,他的名字依法是敏感词,依法不显示搜索结果,官微依法不许评论,律师的微博依法停止更新,水军们在依法歌功颂德……一切都是打着依法的旗号。
不过,这一切依法,包括雷洋“依法而死”,都是政治的需要。“雷洋案”只是揭穿了中产阶级一直不敢、不想也不愿承认的一个冷酷真相而已。没有选票,民意不值钱。而维稳不仅值钱,还值命。为了几百万警察队伍的稳定,得罪了大多数民众,最终可以不顾法律与民意彻底倒向维稳,这样的结果令法制的公信力断崖式下跌,所谓的“依法治国”也受到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挑战。这样做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