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熱針:病人寧死不截肢 腿比命重要?

201702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有患者寧死不截,引起網民熱議。(網上資料圖片)
浙江杭州早前有一名80多歲老翁因動脈閉塞致小腿極速潰爛危及性命,而唯一的保命方法就是「截肢」,但老翁及其家屬卻拒絕,認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無全屍」。病人最終放棄治療出院,讓醫者大感無奈。事件在網上引起極大回響和爭議,究竟要腿,還是要命?如果是你,你又會如何選擇?
人死了,烈燄焚屍,化作骨灰,也沒有人知道骨灰的主人生前是美是醜、是殘是缺,但中國一直有死後要留全屍的傳統觀念,內地一名72歲的年老病人就堅拒身軀不全,「老祖宗傳下來,民間就有說法的,這輩子死無全屍,下輩子投胎也會是殘廢」;抱有這份守舊思想的不僅是老一輩,就連20多歲的年輕一代亦然:「讓父母照顧我一輩子嗎?不要說別人看到你的眼光不一樣了,這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沒了。」
從內地網民的留言所見,「寧死不截」說到底是擔心累及家人,因怕自己的殘缺,為家人增添不便和負擔,有網民直指,這正正暴露了社會對殘疾人士支援不足,「不是不想截,而是不敢截」。
死後要留全屍的觀念在中國根深柢固,在這樣的保守觀念下,也窒礙了捐贈人體器官的普及,令等待新器官續命的病人及其家屬希望幻滅。
截肢後對生活有着很大的改變,如何活下去視乎自己的想法,內地有接受過截肢手術的過來人,就選擇以樂觀心態面對,鼓勵拋棄俗世思維、別人目光,活出自我:「現在沒有我不敢去的地方,我不怕走路,也不怕磨破腿,更不怕面對以後踏入社會後遇到的其他問題。人各有命,少一條是命,一條腿,我也想好好活着,這也是命。」
擁有堅毅意志,再難的障礙都可跨過。曾是2002年釜山傷殘人士亞運會香港游泳代表的戴劍平,小學時也因遇交通意外而截除右小腿,更因服抗生素致失聰而要植入人工耳蝸,但他從未言棄,更多次挑戰馬拉松賽事;而著名的香港「刀片女跑手」黎芷愉,因2012年一次交通意外而失去右小腿,但她未有自暴自棄,反而積極面對人生,翌年就挑戰渣馬10公里跑,「只要相信自己,就算截肢都可以做到。」
香港家庭醫生關嘉美接受東網記者訪問時表示,若面對同樣情況,會尊重病人的決定,但作為一個醫生,救人是最優先的考量,如果截肢才能夠保命,她會先耐心跟病人講解,「概念、觀念是可以改變」;而且義肢發展相當成熟,不排除配戴後仍能保存行動能力;加上如今火化比土葬多,全屍與否似乎已沒甚麼關係,「生命先係最寶貴,比錢、容貌更重要」。
其實只要心中有夢,抱着「人殘志不殘」的樂觀心態,同樣可以活出與正常人無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