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外國文物館廈門開放 展219件清宮珍藏

201705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福建廈門鼓浪嶼的外國文物館,從今日起開放。(網上圖片)
配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明日起在北京舉行,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福建廈門鼓浪嶼的外國文物館,從今日起開放,展館開放面積11000平方米,現有清宮藏外國文物219件,大部分從未向外展示,其中包括袁世凱進貢給光緒的頭疼藥膏等;預計每天最高可接待2800人,而門票票價為每人50元人民幣。
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的展館,大部分展出文物一直保存在故宮的庫房裏,從未向世人展示過。這批文物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意大利、奧地利、美國、保加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專家表示,明清時期外國使團頻繁訪華交流,西洋工匠藝人被招募到皇宮,服務於宮廷,致使大量具有異國風情的工藝品及日用珍品在宮中陳設和普遍使用。這些外國文物日積月累,慢慢地構成了中國宮廷內獨特的異國景觀,留下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印迹。
這批從16世紀至20世紀初的外國文物藝術品,將輪流到鼓浪嶼「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展示。據了解,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百年間,鼓浪嶼是中國東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對外交流窗口。故宮希望在享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鼓浪嶼,展示宮藏外國文物珍品,使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往的歷史在當下實施「一帶一路」全球化戰略的時代背景下真正地鮮活起來。
現時展出的漆器、瓷器、琺瑯器、鐘錶、科技儀器等外國文物已分門別類地陳設好,一些故宮收藏的仿制西洋的絲織品、家具也在展出之列,這些體現了對西方文化的接納與融入,同時也體現出了西洋文化對當時中國的深刻影響。
故宮博物院今年將舉辦多個展覽,40個展覽中半數在宮裏辦,半數在宮外。院長單霽翔說,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2年來,展覽數量最多的一年。他也曾表示,因搬運、運輸對文物會有風險。故宮希望能在外設置固定的「分館」,讓文物能安全、穩定地展出。目前,故宮與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已經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合作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