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重建方案出爐 2020年前修復生態環境

201712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九寨溝經歷強震後,當局加緊重建,修復生態環境。(資料圖片)
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自今年8月經歷黎克特制7級地震後,四川省政府辦公廳上周五(8日)正式印發九寨溝地震災後重建方案,將會以烈度7度以上區域為重點進行恢復重建,並分別制訂九寨溝地震災區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景區恢復提升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建,以及城鄉住房恢復重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根據有關方案,九寨溝地震災區生態環境修復保護要以世界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為重點,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計劃到2020年,災區基本完成生態環境修復保護任務,生態環境總體質量基本達到震前,期間恢復受損林地植被28.84萬畝,草地植被11.7萬畝,修復大熊貓棲息地走廊帶5萬畝。
方案又提出,九寨溝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防治方面計劃總投資19.53億元(人民幣‧下同),用於當地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治理等。預計所有項目完成後,九寨溝、鬆潘、若爾蓋和平武4縣可同步完成地質災害應急排查評估,55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實現實時監測。
方案同時從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兩大領域入手,計劃九寨溝地震災區2020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20億元,同時亦限定九寨溝、黃龍兩大景區的遊人規模和開放時間。方案分別把九寨溝景區和黃龍景區進行功能分區,前者分為生態保護區、封閉保育區和開放遊覽區,後者分為生態保護區和開放遊覽區。其中生態保護區禁止遊人進入;封閉保育區,根據保護與修復的具體情況逐年減小面積;開放遊覽區則根據保護與修復的具體情況逐年增加面積。
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建方面,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使災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恢復並超過震前水平,至2020年建成公路121.5公里,成都至蘭州(黃勝關)鐵路建成運營。而城鄉住房重建方面,方案計劃投資2.02億元,力爭2018年12月底完成災區城鄉住房恢復重建工作,讓災區群眾住上安全可靠、經濟適用、功能齊全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