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殺到 哮喘鼻敏感人士切忌消暑消過龍

201807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今日是廿四氣節中的「大暑」,意味全年中最熱的一天,不少人或選擇留在室內避暑納涼。原來中暑有陰陽之分,過度消暑反令濕邪乘虛而入,引起「陰暑」。尤其是患有鼻敏感和哮喘人士,如在春夏季節勁歎冷氣和過量進食生冷食物,有機會加重打噴嚏等反複徵狀,待至進入秋冬將一發不可收拾,後患無窮。
「大暑」傳統有說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天地間的陽氣最為旺盛,人們容易口乾丶熱氣丶心火盛。有中醫師指出,市民如長時間在戶外逗留活動,容易出現暈眩等徵狀,中醫角度稱為「陽暑」。由於香港夏天多雨潮濕,暑邪亦多兼挾濕邪,即使不出家門半步亦有機會中「陰暑」,例如過量吃喝凍飲丶雪糕丶西瓜等生冷食物,雖可感受短暫涼意,但會令脾胃受寒,有機會出現嘔吐丶腹痛丶肚瀉。
此外,長時間逗留冷氣場所,令毛孔處於關閉狀態,暑熱積聚體內不散,當進出一冷一熱的環境,亦容易出現「陰暑」。尤其是鼻敏感和哮喘患者,多數體質虛寒,不宜過度消暑,否則「體內儲存不足夠陽氣」,進入秋冬出現更嚴重徵狀。患者在夏日宜適量吸收陽光,注意調理養生,藉天地陽氣旺盛之利達「冬病夏治」。不少人於大暑前後接受天灸療法,改善鼻敏感徵狀。
大暑悶熱難當,自製雪梨汁和苦瓜汁能生津清熱;較少人提及的蓮藕,其實亦能直接榨汁飲用,對於燥熱流鼻血等徵狀,頗有涼血止血功效,但注意蓮藕生吃才能解暑退熱,經煮熟後會由涼轉溫。另外,薏米丶赤小豆丶扁豆,加入冬瓜丶荷葉丶陳皮及瘦肉煲湯能祛濕。
說到中暑的定義,根據香港紅十字會在facebook列出的資料,中暑是指人體長時間在濕熱環境下活動,調節體溫機制失衡,無法透過流汗揮發熱能,引致體溫升高,症狀包括頭痛、暈眩、疲倦、皮膚乾熱、排汗困難,情況嚴重時更會出現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最終可致腦部及器官受損。其實唔想中暑,只要提防「暑」患的8大要訣,大家勿掉以輕心!
要訣1:中午勿出外
一般而言,上午11時至下午4時為日間最高溫時段,可以的話,盡量不要在這段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要訣2:行山要三思
酷熱天氣下,不應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活動,因高溫、出汗和疲乏會增加身體的負荷,令中暑機會大增。
要訣3:定時歇一歇
進行戶外活動時,記得每15分鐘休息一會,適時讓身體自行降溫,並謹記補充水分,以免身體出現脫水現象。
要訣4:衣物宜通爽
衣着方面,首選物料通爽、吸汗及揮發性能良好的衣服,有助散熱,淺色衣物亦可減低熱力的吸收
要訣5:撐傘擋陽光
烈日當空,長期暴曬,中暑機會大增,如有需要,不妨戴上闊邊帽子或撐傘,以阻擋陽光直射及幫助散熱。
要訣6:補充電解水
含電解質的飲料可快速補充水分,適合炎熱環境下飲用;調配方法很簡單,以1公升清水加一茶匙鹽,調勻即可。出門前,宜先飲用1至2杯,活動進行期間,則記得每小時飲1杯。
要訣7:謝絕咖啡因
咖啡、紅茶、酒類等含咖啡因的飲品,可免則免,尤其是進行消耗體力的戶外活動,因這些飲料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要訣8:西瓜助解暑
根據中醫角度,西瓜是「天然白虎湯」,外出前先吃西瓜,可防止身體因過量流汗而出現缺水情況。另外,以淡鹽水浸泡西瓜半小時再食用,可預防中暑及減輕中暑後帶來的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