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毛蟲攻陷香港泳灘 學識「遇刺」後3招自救法

201904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夏天將至,今年到泳灘游水特別要留意海毛蟲出沒。
陸續有本港泳灘提早出現海毛蟲,泳客要格外留神,小心「遇刺」!外表就足以令人毛骨悚然的海毛蟲,其身上約有60至150節,外型猶如百足,比往年大概早了兩個月出現。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早前在Facebook轉載康文署發出的告示,指香港至少有5個公眾泳灘出現海毛蟲!過去也曾有不少市民因此受傷,到底萬一被海毛蟲刺傷時應如何自救?
海毛蟲的特點
外形毛茸茸、身上帶有啡色條紋的海毛蟲,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惟被滋擾,其傷害性可大可少!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榮譽助理教授邱倩婷指出,海毛蟲(chloeia)屬肉食、底棲生物,身長達十厘米,其身上的刺更有毒液。海毛蟲一般會在礁石及珊瑚上出沒,並在黃昏及清晨時分爬到近岸甚至沙灘覓食。漁護署資料顯示,海毛蟲居於水底沉積物的表面或內裏,偶然會到沙面覓食或在水中游動。
海毛蟲足部的微細硬毛滿布毒液腺,市民一旦被刺傷後,會有火灼般的疼痛,皮膚亦會痕癢、紅腫及膿起。有急症科專科醫生坦言,近日聽聞有人在本港因被海毛蟲刺傷而求診,其皮膚會出現紅腫及起水泡,部分過敏人士甚或出現休克情況,建議市民必須到醫院求助!
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曾指,有懷疑海毛蟲聚集的泳灘包括荃灣區的釣魚灣、海美灣及近水灣等。其中在釣魚灣出現的海毛蟲,通常由6至7隻聚集,每隻約6厘米長,呈淺棕色,全身有尖刺,狀甚恐怖。該會主席鄧子安指,根據經驗,海毛蟲通常季節性地在沿岸聚集,甚少主動攻擊泳客。
萬一見到海毛蟲,或者畀佢刺傷點算好?
步驟:
一)唔好自行拔刺
二)搵在場救生員幫忙
三)即時到急症室求診
「就咁掹出嚟會斷,要落麻醉藥再割開皮膚用儀器拎出嚟!」急症科專科醫生司徒敬豪解釋,海毛蟲的刺脆弱又易折斷,若被刺傷後應即到急症室求診。當被海毛蟲刺傷後,皮膚會即時紅腫及長水泡,也會出現刺痛,嚴重者更有機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患者不但會出現皮膚痕癢、全身血管膨脹,更曾有個案須用到類固醇治療。
司徒醫生表示,往年在泳季期間,市民主要被海膽及白鮓刺傷而求診,只要及時求醫並作出適當處理便無大礙。他又坦言,曾聽聞過本地的海毛蟲「中招」個案,當中情況比被海膽刺傷更為嚴重,須即時到急症室求診。
康文署提醒市民,若在泳灘發現海洋生物,請勿嘗試捕捉或觸摸,若不慎被刺傷,可到泳灘的救傷站尋求協助,救生員會即時為傷者清洗傷口。如有需要,職員會協助召喚救護車,將傷者送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則呼籲,海毛蟲是香港水域常見海洋生物,市民只要認識其特性,可避免意外受傷。根據經驗,海毛蟲甚少主動攻擊泳客,但由於其通常季節性地在沿岸聚集,市民在泳灘下水時應特別照顧小孩。曾有個案中的小朋友因好奇,嘗試捕捉海毛蟲或不小心踏上海毛蟲被刺傷。
今年海毛蟲特別多?
海毛蟲在今年提早兩個月出現,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榮譽助理教授邱倩婷表示,暫仍未知是否與地球暖化有關,要先量度海水的溫度才能作進一步判斷。然而,此情況亦不排除與海毛蟲於春季交配有關,牠們聚集一起時被沖至近岸位置。她補充,如果泳灘曾出現紅潮,及後也有機會出現大量海毛蟲。在2016年,長洲曾因紅潮引致大量海毛蟲死亡並沖上岸。此情況一般會在澳洲及加勒比海較為常見。她又提醒,泳客切忌觸碰海毛蟲,否則可能被刺傷!
駐守黃金泳灘的救生員、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表示,早前當值時,有泳客發現一條海毛蟲被海浪沖上沙灘。日前也曾有泳客游泳後,頸部感到痕癢,一度懷疑被海毛蟲所刺,幸好消毒後並無大恙。已任職25年救生員的他表示,去年開始發現海毛蟲的情況變多,而今年更提早出現海毛蟲,懷疑與水流及天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