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頓逼宮食白果 財長莫里森成為新總理

201808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莫里森(左)接替特恩布爾(中)成為黨魁及總理;達頓(右)逼宮食白果。
澳洲執政自由黨於周五(24日)選出新黨魁及總理,發起逼宮的前內政部長達頓雖然成功令特恩布爾下台,但他以40票對45票不敵特恩布爾支持的財政部長莫里森,後者成為新黨魁及新總理。環境及能源部長弗呂登貝格則取代外交部長畢曉普,成為副黨魁。莫里森是澳洲於過去11年來的第6位總理;特恩布爾則宣布退出政壇,可能觸發提前大選。
達頓於當日早上向特恩布爾提交43名自由黨國會議員的聯署,亦即是召開黨團會議改選黨魁及副黨魁的最低門檻,聯署者包括特恩布爾的支持者。不過,在就是否改選黨領導層的動議上,只是以45票贊成對40票反對的5票之差通過,這表決結果亦令特恩布爾下台。在首輪黨魁改選中,畢曉普因得票太低而被踢出局,未能成為澳洲史上第2位女總理。
特恩布爾事後表示將辭去國會議員一職,令自由黨與國家黨合組的執政聯盟失去在國會的一席優勢,或令莫里森宣布提前大選。特恩布爾亦批評支持達頓及前總理艾博特的議員,等同從內部蓄意攻擊及拉倒政府,「他們想把我拉落台」,但造反者最終未能令達頓勝出。他感謝國民多年來的支持,呼籲不要讓種族、分裂及內訌成為澳洲政治文化。
莫里森成為總理後亦舉行記者會,他承認這場逼宮風雲嚴重影響國會及自由黨。他說:「我們的工作不只是令自由黨團結,同時也確保國會回歸,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工作,令國家團結。」他指首要解決澳洲東部乾旱問題,「這是我們最緊迫及現在需要處理的事」。
至於被指是叛徒的達頓在訪問中強調,不後悔發動逼宮行動,因為「我比特恩布爾更適合領導自由黨及國家」。不過,他對莫里森當選表示高興,形容這是對國家美好的一天。被特恩布爾形容是欺凌及威嚇的達頓,亦承諾對莫里森「絕對忠誠」,不排除重返內閣。
澳洲廣播公司分析指,達頓陣營很明顯估算出錯,導致他逼宮食白果。不過,分析直言投票結果的真正贏家是在野工黨黨魁肖特,而自由黨於4日內經歷「二度逼宮」後陷入分裂,令成為總理的莫里森更難團結黨員。周三(22日)出爐的民調顯示,執政聯盟支持度為47%,工黨為53%。
首次逼宮於周二(21日)發生,特恩布爾「先發制人」下令改選黨領導層,最終以48票對35票擊敗達頓,保住黨魁及總理之位。不過,事件於周四(23日)有新發展,金融部長科爾曼、通訊部長法菲爾德及就業部長卡什公開表態,指對特恩布爾失去信心。特恩布爾其後宣布一旦再遭逼宮,他將放棄競逐。
澳洲於過去11年的總理人選
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特恩布爾(自由黨,執政聯盟)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艾博特(自由黨,執政聯盟)
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陸克文(工黨)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吉拉德(工黨)
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陸克文(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