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重塑頭骨3D圖 揭逾2億年前長頸龍謎團

202008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人員重組長頸龍頭骨的3D構造圖。
考古學家1852年於瑞士發現一條有2.42億年歷史的恐龍化石,起初認為牠是三疊紀時期的長頸龍。由於該條恐龍的頸項是其身軀的3倍長,專家一直難以理解牠是如何活動及捕食獵物。由瑞士及美國考古學家組成的團隊,近日利用電腦技術重組恐龍頭骨的3D構造圖,結果發現牠們可能是海中生物,潛伏水底待獵物游過時伸頸捕食。
該條長頸龍身軀只有0.67米長,但頸項卻長達2.28米,尾巴則長1.98米,其頭骨有部分已壓碎。古生物學家一直認為以其體形構造,如在陸上生活的話應該難以支撐其頸項,故此未能確定牠是在陸上還是水中生活,亦不清楚牠是如何獵食。
直至近日,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列佩爾(Olivier Rieppel)與瑞士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家斯皮克曼(Stephan Spiekman),透過高解像度電腦斷層掃描技術,製作出重組長頸龍頭骨的3D模型圖。結果發現牠的鼻孔位於其吻部頂端,與現時的鱷魚近似,因此認為牠是在水中生活,捕食游過的魚或魷魚一類動物。
此外,列佩爾又發現長頸龍的頸雖然如此長,但頸椎骨只有13條,情況與長頸鹿只有7條頸椎骨相似,他們相信長頸龍是靠名叫頸肋骨的額外骨頭支撐頸項靈活活動。有關研究周四(6日)刊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