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為中美貿易戰付出代價 前景未明

201905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很多大豆農選擇改種粟米。(Getty Images圖片)
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兩國互徵關稅,導致美國農民大受打擊。談判期間,中國恢復向美國購買大豆,華府亦把84%援助金發放予農民,仍無助彌補損失。部分大豆農為保生計,改種粟米。有農民擔心,即使中美達成貿易協議,華府或滿足北京的採購承諾,放棄要求終止對美國農產品的報復關稅,或令生計更艱難。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第二大買家,亦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大豆及粟米是美國農民最賺錢的作物,但前者的價格曾因中美貿易摩擦而回落。伊利諾伊州的大豆農胡爾廷(Evan Hultine)決定改種粟米,他坦言:「種粟米的成本比種大豆的高很多,所以我們要向別人借錢。不過利息愈來愈高,令我們更困難。」美國農業部曾於今年3月指,中國購買美國粟米的數量達5年半來的新高。
美國中西部是農業重鎮,有業界代表指,很多同業認為一旦終止貿易戰,華府將滿意北京增購大豆及豬肉的承諾,但不會要求中國放棄對美國農產品的報復關稅,農民恐更難謀生。去年12月美國全國的大豆庫存約有1億噸,等於全年收成的80%。即使中國承諾增購大豆,今年首季過後,美國仍有約2400萬噸存貨。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農業談判代表杜德稱,曾要求中國每2至3年購買500萬噸美國粟米,但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指全球能否供應如此大量粟米,仍是未知之數,美國農民未必能藉此翻身。
有專家指,奶製品及肉類的銷情比起大豆及粟米,更易受經濟下滑影響,因為它們的價錢較貴。在貿易戰影響下,美國中西部很多小型牧場甚至要破產。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中國購買美國豬肉的數量於上月一度升至6年來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