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豬肉商堅持開工 4月對華出口急增惹質疑

202006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豬肉商向中國出口的豬肉創新高。(中新社圖片)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國多間豬肉公司向政府游說要求工場繼續營運,否則導致市面的肉類嚴重短缺。《紐約時報》周二(16日)報道,大型肉類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及泰森食品(Tyson Foods),在疫情下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創3年新高。外界分析指,上述公司之所以堅持營運,是要顧及中國市場,並無理會疫情的危機。
綜合標普智匯、美國農業部,以及美國肉類出口聯會的數據顯示,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在4月向中國出口9170噸豬肉,數字創3年新高。泰森食品同期向中國出口1289噸豬肉,數字是2017年1月以來新高;全美在4月一共向中國出口12.9萬噸豬肉。美國過去約25%至27%的豬肉出口到外國,但今年頭4個月因應中國需求,出口急升至32%。
報道指,史密斯菲爾德食品自2013年被中國企業收購,雖然公司未有公開強調,繼續營運工場可以保護對外國出口的長期投資。美國非政府組織「Food & Water Watch」成員康寶(Tony Corbo)質疑肉類公司要求工場繼續營運時,沒有交代全部事實,指「那些肉類公司原來不是供應不足,而是供應都出口了。」
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回應指,4月出口的豬肉早於疫情爆發前的數月已完成處理,出口的多是美國消費者沒有興趣的部分,例如豬腳、豬鼻等。泰森食品則解釋自去年10月,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只佔整體生產3%。
報道分析指,中國需要進口大量進口全豬,意味加工的步驟更少,容易讓廠商賺取收益。另外,美國豬肉商在中國的影響下亦改變飼養模式,由於中方禁止豬農向豬隻餵食俗稱「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美國豬農亦相繼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