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琥珀裹9900萬年前古鳥 專家確認為新物種

201907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琥珀鳥復原圖。(互聯網)
中外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周五(11日)在北京宣布,首次在產於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的琥珀中發現古鳥類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琥珀鳥」,意為琥珀中的鳥類,種名為陳光琥珀鳥(Elektorornis chenguangi),向發現化石的陳光先生致敬。這是科學界首次命名琥珀中的鳥類新物種。
此次發現的琥珀化石產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地質學家對該礦區的火山灰測定後發現,這裏的琥珀形成於約99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包裹古鳥類的琥珀非常小,長約3.5厘米,重5.5克。
團隊指出,琥珀鳥的軟組織保存得非常好,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其角質鱗絲狀羽,稀疏地分布於趾骨的背側表面,還有左翼尖的羽毛區域暴露於琥珀表面。對於琥珀鳥可能的生活習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認為,從保存的腿部長度約3厘米來推斷,琥珀鳥的體長比麻雀還小不少。
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特殊的小型古鳥類,當時生活在緬甸北部的熱帶環境中,不幸被流下的樹脂包裹。包裹它的琥珀在將其獨特的足趾形態栩栩如生地展示給今人的同時,也進一步闡明了白堊紀反鳥的輻射演化,揭示了鳥類曾經利用但後來拋棄的一些可能捕食策略。相關論文發表於《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當代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