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觀改變逾200名90後已立遺囑 網遊帳號留給父母

201910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90後」曾經是年輕的代名詞,然而如今最年輕的90後,亦早已年滿19歲,最「老」的90後更將邁向30大關;愈來愈多90後開始為未來打算,甚至不少人開始準備身後事。中華遺囑庫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內地訂立遺囑的90後已有236人,較去年底增加58人。有趣的是,不少年輕人把自己「虛擬財產」,例如網遊帳號等,寫在遺囑之上。
中國人傳統觀念忌諱談生死,但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死觀」悄悄改變。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最年輕的立遺囑人士只有18歲,「因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18歲,18歲以下的我們不能做」。據稱,已立遺囑的90後人士中,大多是單身人士或「不婚族」,或者熱愛旅遊、高危運動的人,職業方面則以年輕白領、創業人士以上,近6成人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而超過99%人把自己的財產留給父母。
除了財產繼承方面,中華遺囑庫亦設有「幸福留言卡」,讓立遺囑人士留下遺言。遺囑主要是針對「冷冰冰」的財產分配,而幸福留言卡則是立遺囑人士對親友「溫暖」的囑付,或是說不出口的說話。
另外,不少年輕人把自己的「虛擬財產」寫在遺囑之上,其中包括支付寶、微信、遊戲帳號等。雖然內地現行的「民法總則」早把「網絡虛擬財產」納入為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惟現行的《繼承法》對於「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沒有明確規定。
有內地律師指出,網絡遺產按照劃分不同,其繼承的效力亦有所不同;其中具人身性質的帳號、密碼等訊息遺產屬於個人私隱,具私密性,是不得繼承;但不具有人身性質的微信和支付寶中的金額、遊戲幣等則可繼承。至於遊戲帳號方面,因營運公司對帳號擁有所有權,用戶則只擁有使用權,帳號使用權能否繼承仍有爭議。
無論如何逃逸,死神亦隨時降臨任何人身上。「90後立遺囑」近日成為網絡熱話,不少年輕網民都認同這種做法。其中有網民坦言︰「由於未來不可預知,立遺囑只是一種提前預防。」另有網民調侃︰「要不是背上了一身債,我也早立遺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