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發現宋元明清三時期遺址 揭當時造紙工藝

201912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湖南岳陽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二(3日)在岳陽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發現宋元代的寺廟、清代流寇山寨遺存、晚清民國造紙遺存,對研究當地三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江大湖坪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楊寧波表示,整個發掘目前已揭露出宋元、明兩個階段的寺廟基址。楊寧波稱,通過對文獻的研究,該座寺廟是由江西遷往此處定居的陳姓家族修建。
宋元建築基址目前揭露出的遺迹包括大殿房基、廂房房基、水池。楊寧波指出,因為在宋元建築基址及地層中出土了大量湖南本地生產的青白瓷。福壽山寺廟遺址宋元遺迹的發現證明這座寺廟始建於南宋時期。而家譜、方志和考古發掘結果相脗合。
到明代初,陳姓家族在宋元基址之上重修了寺廟。遺址北部的高台上發現五尊石像,據當地人回憶,20年前石像的位置在寺廟正前方,後來因旅遊開發被轉移到如今的高台上。從石像的風格來看,應當是福壽山寺明代重修時製作的神像。
楊寧波表示,寺廟荒廢之後,該處一度被流寇佔據。遺址寺廟遺存北部發現的擋牆應當就是清初士人修建的防禦工事。到了晚清至民國時期,又一群人來到該處定居,他們用山前的溪水、山邊的竹林開始造紙。在寺廟遺址旁邊有一組建築和漚竹池。根據房屋內的遺迹和遺物,可以大致區分出舂屋、天井、儲藏屋、廚房、廁所以及用於生活起居的房屋等。漚竹池有6個,分為圓形和長方形兩類。
考古人員在福壽山周圍初步調查走訪,得知這類池子應為當時造紙的相關遺址,俗稱「漚麻」。這種傳統工藝在當地一直在數十年前仍可見到,許多當地百姓都曾有過製作粗紙的經歷和經驗。福壽山晚清民國造紙遺存為了解這一時期南方的造紙工藝提供了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