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打擊電商假貨 違者或被吊銷經營許可

202001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電商平台充斥假貨。
中美周三(15日)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雙方先後公布協議文本,其中在保護知識產權部分,雙方針對網絡電商盜版、假貨問題訂出責任與義務,明確如電商平台未能有效遏制上述問題,或會被吊銷網絡經營許可。
協議規定,中方應該提供有效的執法程序,令版權持有者能在網上採取有效、迅速的行動,以應對侵權問題。協議要求如果發現有侵權貨品在電商平台出售,中方應要求迅速下架,將版權持有人收到通知後,提出司法或行政投訴的期限延長至20個工作日,及確保下架下架的信息有效。
協議又指,相關電商平台如多次未能解決問題,中方可能會吊銷網絡經營許可,美國正在研究採取更多措施,打擊假冒或盜版商品的銷售。
有律師表示,中美經貿協議所指的假冒和盜版問題,並不僅涉及跨境電商平台的業務,理論上所有電商平台在任何市場開展的零售業務,都會受協議約束,但協議卻是強調執行的有效性和迅速,對「屢教不改」的平台可能被吊銷執照,應會對電商平台更有壓力和動力參與打擊假貨。
此外,有中國媒體報道,去年多間中國科技企業被中國國企或投行併購,其中包括美亞柏科信息公司(Xiamen Meiya Pico Information)等被美國列入貿易戰黑名單的公司,有日媒認為,中方此舉是要保護民營科技公司,免受貿易戰的衝擊。
報道指出,中國國企近年併購民企以救助其財務問題,但事實上,被併購的44間公司中,僅有11間在2019年出現虧損,而美亞柏科當年的營收更有2成增長;監控系統商英飛拓和東方網力(NetPosa Technologies)更分別有5成和2成的增長。
中美貿易戰開打,全球震動,即上東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