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服「超級搖頭丸」致死 最年輕僅16歲

202006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PMMA(圖)被視為搖頭丸(MDMA)的替代物。
俗稱「超級搖頭丸」的新興毒品PMMA(副甲氧基甲基安非他命)流入台灣市場,今年初已有多人吸食致死,當時最年輕死者僅17歲。台媒報道,近1個月基隆市再有6人服用後喪命,而最年輕死者為一名16歲的高職生,他在家中抽搐發抖、胡言亂語,送醫後不治。
台灣高檢署今年初通報,去年10月至12月短短3個月內,就有34宗服用含PMMA致死案例;尤其12月最嚴重,死者平均年齡26歲,當時年紀最小僅17歲,是一名少年,他死時僅穿內褲陳屍床上,被下班回家的媽媽發現。
受新冠疫情影響,民眾減少聚會,服食PMMA致死事件減少,惟近期因疫情稍緩,吸毒案又上升。基隆市從5月7日至6月10日,就有6人死於服食PMMA。其中16歲林姓高職生,在上月23日下午,在家中突然胡言亂語、手腳亂踢,隨後抽筋、抽搐、發抖,家人將他緊急送醫。警方在林男的手機內發現毒咖啡包照片,該毒咖啡包的包裝,與早前服用PMMA致死的死者身旁找到的毒咖啡包外觀相同。
台灣法醫研究所毒物化學組組長林棟樑表示,PMMA在台灣屬第二級毒品,因製作時間快及成本低,被視為搖頭丸(MDMA)的替代物,與MDMA均具迷幻效果,但毒性比MDMA高3、4倍,服用過量極易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