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憂暴雨致三峽大壩潰堤 已故專家曾指大壩有災難後果

202006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外界憂慮暴雨令三峽大壩陷潰堤危機。
內地多地天氣持續惡劣,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料湖南中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南部等多個地區周三(24日)仍有大雨到暴雨。同時,三峽大壩水位超出防洪警戒線,引發長江沿岸6億人恐面臨大壩潰堤危機的憂慮。實際上,三峽大壩的工程質量及防洪能力近年受到質疑,去年曾有衞星圖片顯示大壩疑變形;亦有已故水利專家早就提出,三峽大壩將現災難性後果。
多地暴雨不斷引致洪澇,據中國國務院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公布,截至本月15日,這一波洪澇已造成廣東、廣西、湖南、江西、貴州、重慶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852.1人次受災,疏散撤離將近50萬人次,造成逾7300多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達206.7億元(約230億港元)人民幣。
國務委員、國家防總總指揮王勇週二(23日)出席長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時表示,當前長江流域全面進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和搶險救災處於關鍵階段,因此要加強監測預警和風險研判,充分發揮三峽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調節作用,全力做好超標準洪水防禦工作。
至於三峽大壩近日正面臨長江中上游、下游同時暴雨的極端氣候狀態,近日更再傳出大壩變形。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內地網上便流傳一張衞星圖片,當中顯示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與此前對比明顯。
不過三峽集團隨後回應,表示涉事Google衞星圖並非由衞星直接拍攝而成,而是經過一系列算法處理形成,惟由於Google地圖和中國地圖的某些算法不同,造成一些場景出現偏差;三峽樞紐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均正常運作。多間內地傳媒後來亦引述專家指,三峽大壩有約3厘米水平移位,不過只是「彈性變形」,屬正常建築現象。
然而,旅居德國的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日前接受境外媒體訪問時,質疑三峽大壩工程根本沒有政府所指的防洪能力,並提到當局興建大壩時實際上真正目的是發電,惟當初許多科學家因憂慮防洪機制的可行性,拒絕在其可行性報告上簽字。
另一名著名水利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更是在生前提出三峽大壩將會出現12種災難性後果,包括長江下游幹堤崩岸;阻礙航運;移民問題;積淤問題;水質惡化;發電量不足;氣候異常;地震頻發;血吸蟲病蔓延;生態惡化;上游水患嚴重。這11項已在這些年來全部應驗。而最後一項,他認為三峽大壩最終會被迫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