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攜月球土壤樣本返抵地球 內蒙古預定區域着陸

202012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工作人員處理嫦娥五號返回器。
盛載月球土壤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周四(17日)凌晨返抵地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後,第3個實現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凌晨約2時左右在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着陸,陸空搜索隊在不足半小時就找到返回器。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而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隨之啟動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
有趣的是,在搜索隊尋獲返回器時,卻有一隻形態似兔子的小動物在旁邊經過,稍作駐足後又悠閒地跑開,十分搶鏡。有網民見狀戲稱,「嫦娥帶月兔下凡了!」
資料顯示,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在上月24日凌晨升空,本月1日深夜成功着陸月球上最大月海(月面低窪平原)「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進行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之後,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按預定形式將樣本封裝保存。經過複雜的返航過程,嫦娥五號的返回器終在周四凌晨將約2公斤的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月球地質專家認為,採樣山脈或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岩,樣本將有助了解近10至20億年前,月球的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國務院新聞辦周四舉行記者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透露,月球樣品將主要用於三個目的: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一部分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據國際合作公約,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而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的部分月球土壤樣本,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另外,他又表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火星的征程;嫦娥六號、七號以及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吳續稱,經國家航天局研究,除將北京中科院天文台作為嫦娥五號採回月球樣本的主要存儲點外,還決定將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故鄉湖南韶山,作為月球樣本的異地災備點。另外,關於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發展,吳指出當局將會按照「三步走」的規劃,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太空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還有兩個試驗艙,還有4艘貨運飛船,大概4艘載人飛船,總共11次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