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致杧果減產20% 損失逾3億元新台幣

202104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屏東杧果收成受影響。圖為屏東枋山鄉的杧果園。(中時電子報圖片)
台灣出現56年來最嚴重乾旱,上月的高溫乾旱天氣致全台農業損失高達4.8億元(新台幣,下同,約1.3億港元);屏東縣的損失更是各縣市之冠,杧果農損失逾3億元(約8,200萬港元),產量減少20%。
農委會統計數據指,屏東的農業損失佔總數88%,金額達3.5億元(約9,570萬港元)。損失金額最大的農作物是杧果,多達1,845公頃種植杧果面積受災,其中977公頃無法收成。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屏東杧果園均有引水灌溉,但高溫乾旱天氣導致疫病發生,影響開花及結果情況。他又指,屏東種植杧果面積約4,000至5,000公頃,沒有收成的面積佔20%,下月前往果園視察後才能確定減產比例,會否影響內銷情況。
台灣杧果最大產地位於台南市,佔總產量60%至70%,並提供大部分外銷杧果,目前未受旱情影響;屏東杧果主要是內銷,佔總產量30%至40%。賴清德副總統周日(11日)往台南新營大將公廟參拜祈福,祈求天降甘霖紓緩旱情。
久旱不雨下,供應台中市及附近縣市用水的德基水庫水位持續下降,周一(12日)蓄水量僅餘4.6%,預計只能支撐23日。因應旱情,台中及苗栗已實施「供5停2」(供水5日,停水2日)措施。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中部地區「供5停2」將持續到梅雨季,呼籲各界節約用水一起渡過難關。她又指,科學園區、工業園區及半導體產業不受制水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