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出土逾3000文物 專家解讀青銅器銘文

2024年05月19日 23: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考古隊員在青銅器上發現銘文。
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是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歷史可追溯到2,200年前,相關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已從2020年開始至今。考古隊上周六(18日)發布消息,武王墩一號墓目前已提取編號文物逾3,000件,尤其是青銅器保存相對完好。隨着文物保護清理工作展開,考古人員陸續在部分青銅器上發現銘文。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考古二組組長路國權介紹,他們在一個銅鼎口邊緣部分發現一個銘文,推測可能是「豊」字。由於是單個文字,缺乏上下文語義背景,專家暫不確定文字含義,有可能是標識鼎的功能或工匠的名字。然而隨着後續銘文出現和釋讀工作開展,有望為青銅器銘文帶來新發現。
在目前出土的青銅器中,一個青銅圓壺引人矚目,其壺蓋上站着一隻展翅欲飛的鳥,造型生動。青銅圓壺壺身還有像繩子一樣的繩絡紋,是楚墓中不常見的形制,未知具體功用,考古隊員將其命名為「立鳥蓋銅圓壺」。
武王墩一號墓早前更出土了口徑超過88厘米的青銅鼎,大於早前已知最大、於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一舉成為現存出土最大的楚國大鼎。鑄客大鼎已重達400公斤,鑄造工藝精湛,鼎體雄偉,因此修復後的一號墓大鼎更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