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氣候:政治梯隊內強素質-風信子

201406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風暴吹起超過一個半月,外界起初把矛頭直指政府和港鐵合謀隱瞞,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和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成眾矢之的,但之後更多會議紀錄文件曝光,原來前朝政府已處理高鐵項目的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也是責無旁貸,然而邱於高鐵風暴爆發後全程「隱形」。
直到昨日適逢是六四事件廿五周年,邱誠武才於報章撰文開腔,稱獨立專家小組如發現他在此事上需要負上責任,自己願意承擔,包括辭退職務。他並指,作為政治任命官員,願意接受議員、傳媒及各有關方面的監督批評。
眾所周知,邱誠武身為○八年首批副局長,加上是傳媒人出身,理應政治敏感度較高,並對外界關注點所知甚詳,然而高鐵風暴後,邱誠武要待事件全面發酵後才有遲來的解釋,難免令人懷疑他願意承擔的真正誠意。
邱誠武在高鐵風暴的進退失據,也折射出副局的向上流問題。回望首批副局長中,除了蘇錦樑時來運到「升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誠武和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原職出任近六年,其中主力推動文化、社企發展的許曉暉,前年七月本來有機會上位任新設的文化局局長,奈何政府重組架構觸礁而回,加上外界擔心文化局會成為港版中宣部,因此在最近架構建議中,只有創新及科技局榜上有名,未見文化局的蹤影,許因而在原位繼續「原封不動」。
邱誠武和許曉暉二人同樣在官場度過六年光陰,外界一般相信,在二○一七年新一屆政府上場時,邱許二人到時在原職已出任九年時間,再原職留任的機會不大,一是更上一層樓,一是轉換跑道有新發展,有建制派中人套用前國家領導人對建制大黨的寄語,認為二人都應「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另外要思考就是提升知名度的問題。
當然講開提升知名度,擺在眼前就有商經局副局長梁敬國,早前因立法會主席不認識一炮而紅,但講到底因禍得福的事情可一不可再,還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