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令:民主黨內外交困-齊鈞梓 學者

201602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早前宣布不再報名參選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表示民主黨新老交替進入另一階段。
事實上,民主黨在回歸後雖然於○三年區議會選舉和○四年立法會選舉一度報捷,但整體來講是在走下坡的。以區議會選舉為例,一九九九年民主黨當選區議員為八十六名,○三年上升至九十五名,○七年下降至五十九名,一一年再下降至四十七名,到了一五年更是只有四十三名。從回歸後的頂峰(○三年的九十五名)到現在的四十三名,減少不只一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黨已經輝煌不再。
這一個曾經是香港第一大黨的政治組織走到今天,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呢?黨內新陳代謝速度過慢明顯是主因之一,司徒華、李柱銘時代擁有較高號召力和凝聚力,在於他們能為自己塑造「爭取民主代表人物」的角色,對於爭取上一輩民主支持者有着較強吸引力。可惜,隨着時代變遷,民主黨的後繼者(例如何俊仁、劉慧卿等)一方面在黨內容納和提拔年輕人的胸襟不足,另一方面在選舉中吸引青年選民的宣傳手法和觀念亦與時下八十後、九十後的想法格格不入。最終,導致黨內年輕一輩在上流無望的情況下出走,另起爐灶,新民主同盟范國威、新思維狄志遠等離開民主黨後,反而另有一片天。
而在泛民主派的選票市場裏,與民主黨分一杯羹的更有公民黨、民協和其他激進民主派,新興激進民主勢力的宣傳手法和理念,更是異常地有效吸引新生代選民的支持。民主黨如果仍只是吃着上一輩選民票的老本,真的不知道能頂得住多久。
劉慧卿這一次讓路給民主黨內第二梯隊,不管是她自願還是非自願,也是一個正確選擇。畢竟,當一個已走向「夕陽西下」政黨的主席,若繼續眷戀議員頭銜,最後也會是「斷腸人在天涯」的悲涼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