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非雙贏之道-陳文鴻

201610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在非洲剛完成兩條鐵路:七百五十三公里的埃塞俄比亞至紅海畔吉布提線,一百八十七公里的尼日利亞Abuja至Kaduna線。這都不是高鐵,技術一般,卻是按中國的技術標準來建設,埃吉鐵路更會由中國公司經營,為期六年。以這兩條鐵路為例子,其他在建與將建的鐵路,包括肯尼亞通往贊比亞的鐵路、坦桑尼亞通往剛果的鐵路網絡、十月初中國與非洲聯盟簽署的非洲高鐵網絡計劃等,都會採取中國標準、中國建設甚至中國營運的模式。背後關鍵因素不單是中國高效的技術與管理,更是中國政府通過出入口銀行的巨額貸款,上百億美元的規模。按非洲各國目前的經濟條件,靠本地資金或中國以外的外國資金,都不可能有足夠的財力。
對中國來說,這樣的低息借貸,實際上是把中國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運用起來,不是投資美國債券,而是投資在非洲這些國家的發展。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中國在非洲的大量投資是真的投入基礎建設,不是西方報章所批評的集中於掠奪當地礦產資源,因此有利於非洲的工業化。
中國企業除了在生產中提升技術管理,更把國內大量的過剩生產能力發展出來,變積壓浪費為高效的投資使用,轉害為利,而且是與非洲國家一起雙贏。非洲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的工業品便大多來自中國。在家電等生活需要的工業品,中國已壟斷全球,通訊、電力設備與手機亦然。中國實際上是在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