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举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主调是防范金融风险,会上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六大任务,包括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打击逃废债等违法行为(特别是网上交易)、为实体经济缔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提高领导干部的财金管治力以及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中央之所以高举“金融”为中国的现代经济核心,除了试图整治银行和证券市场的流弊及金融体系坏帐之高,也是试图带动国家经济结构性转型,借着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纳入其经济版图,分担国内积存日久的泡沫风险。
然而,金融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插手监管降低风险必窒碍资金流动,在消息传开后,上海的银行同业拆息急升至二点七九厘,是自两年前A股股灾之后的最高水平,借贷成本随门槛上升,客观结果是金融体系迎来大换血,中小银行将被淘汰。
今年二月人民银行起草《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央行这份文件传达的是统一规范资产管理产品监管的标准,“一行三会”统一监管,目的在于监管协同化,更有效的防范原来交叉管理出现的弊端、业务隔离产生的低效监管情况。
自从打击不良的资产管理产品开始,这场关乎中国存亡的金融治乱战就不断开辟战线,股市楼市并治,狙击金融监管机构的“财老虎”,甚至密锣紧鼓地与中亚多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全是救国计划的整体之一。
信贷泡沫源于大小银行滥发资产管理产品牟利,银行为了牟取巨利,取巧绕过法规监管,狡猾地把相关的高危产品从银行的负债表上剔除,做好帐目。
这些法外的资产管理产品之未偿还金额,达到中国GDP的四成,折合约二十九万亿元人民币,是一枚极大的“计时炸弹”。没有即时拆弹的能耐,惟有以空间换取时间。宏观来看,“一带一路”就是把国内债务危机输出国际的浩瀚工程,诱得不少投资者“落叠”,借国外资金和新的借贷合约为银行业打上强心针。
不过,欧美诸国深明北京的软肋,金融巨鳄更伺机而动,纷纷唱衰“一带一路”。美国婉拒加持“一带一路”,澳洲犹豫不决,中国驻印外交官明言印度政府迟迟未有答覆,各怀鬼胎,背后意图是欲与中国签订单方面获利的贸易协议,却不想被拖进“一带一路”之中。
而中亚国家之所以乐观其成,与是否看好“一带一路”无关,而在于单边受益于中方的巨额资助,换言之,中方面临极大亏损。阿富汗、黎巴嫩、巴基斯坦等国被评级机构点名指信贷评级极低,中国血本无归的机会极大。
针对新一轮的泡沫,民营企业率先自救,早前发表的《二○一六至二○一七年度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警告营商者勿被机遇冲昏头脑,劝喻“走出去”前必须考虑八大风险,这些风险概括起来,包括讯息收集困难、东道国政治风险、境外政府审查、本地化要求、市场风险、劳资纠纷、税务争议和知识产权争议,俱是企业独善其身之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的金融改革正是这一回事,预料中央未来将在防控与补救中度日,国内一篮子风险尚可管理,外国以经济作武器狙击金融体系的弱点则难敌。曾有调侃说,“爆煲”失败不要紧,政府还有重建经济牌可打,可怜的是人民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承担世纪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