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高薪低能-黃毓民 時事評論員

201902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關愛共享四千元」從構想到接受申請,歷時一年多,而且派錢方式化簡為繁,十分擾民,究竟是特區政府哪一位「高薪低能」的庸官想出來的「捉蟲計」呢?答案是最近做了過街老鼠的勞福局局長羅致光,還有史上最廢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陳茂波去年提出的財政預算案也是史上最廢。由於樓市股市暢旺,政府收入暴增,二○一七至一八年度財政盈餘高達一千三百八十億元,而財政儲備亦累積近一萬二千億元,本來就應該還富於民,於是不少港人主張特區政府參考二○一一年的做法,向每名年滿十八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派錢六千元。但陳茂波在庫房水浸的情況下,完全無視逾百萬窮人死活,預算案所謂「與民共享」的「派糖」措施,厚此薄彼,既患不均又患不安,自然引發民怨,激起民憤。
面對要求還富於民的沸揚民意,特首林鄭月娥的愛將、身兼關愛基金主席的羅致光「借箸代籌」,他說留意到基層家庭主婦或主夫,未能受惠於預算案,形容家庭主婦貢獻大,因她們照顧家庭可釋放成員的勞動力,政府會從「補漏拾遺」的角度上,考慮他們的需要。陳茂波其後仍然強調公帑必須用得其所,堅拒全民派錢,但亦承認考慮不周,覆蓋欠全面,故計劃將部分財政盈餘撥入關愛基金,為三類未能受惠的市民「補漏」,包括收入不高但沒有領取援助人士、未滿六十五歲而未能領取長者福利並租住公屋的退休或半退休人士,以及剛投身社會不用交稅或交極少稅的年輕人。蹉跎一年後,就變成今天愈補愈漏的「補漏拾遺,關愛共享」的派錢四千元方案。
從字面上看,「補漏」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執漏」或是「填補漏洞」,去年的預算案何止是千瘡百孔需要補漏,簡直是最垃圾!至於「拾遺」二字,是有典故和出處的。「拾遺」可解作拾取別人遺下的東西,「塗(道)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拾遺」也有「匡補闕遺」之意,即是採補缺漏遺佚。「拾遺」也是官名,「拾遺」是唐代「言官」,即是「諫官」,職司規諫朝政缺失。說到「規諫朝政缺失」,不就是立法會議員的職責嗎?但是「尊貴」的議員去年人人都可獲退稅三萬元,不少更是「樓王」,又有退差餉利益,「吃人的嘴軟」,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做監督、制衡政府的現代「拾遺」(言官),否決預算案,迫使特區政府向全民派錢!更不堪的是,「尊貴」的立法會議員被林鄭擺了一道,原來他們去年舉手通過的預算案「包裹」着虐老的新綜援政策!
派區區四千元都搞到神憎鬼厭,港府「高薪低能」的庸官,真是一個也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