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立法規管微膠粒使用-葛珮帆 立法會議員

201903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微塑膠充斥海洋,深受香港人喜愛的生蠔,不論本地養殖或外地進口,都難逃「膠害」。《東方日報》最近在全港街市及養殖場購買十八個樣本,並委託香港教育大學研究團隊檢測,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均含微塑膠,最嚴重的樣本每克含膠量比外國同類測試結果高逾四倍。
多項研究顯示本港海洋微塑膠污染嚴重,可影響魚類及海產健康,市民進食受影響的海產,塑膠微粒會積聚在肝臟,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兒童及孕婦尤其易受影響。
微塑膠指直徑或長度小於五毫米的塑膠微粒,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妝品、洗衣液、牙膏及磨砂膏等商品都可能加入了微塑膠。海洋中的有機污染物,如農藥、塑化劑等有毒物質,可依附及積聚於微塑膠表面,再經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海洋生態及人類健康。
事實上,微塑膠對地球環境的破壞性影響遠超想像,不僅是海洋,陸地上也發現微塑膠已進入食物鏈。微塑膠污染是全球面對的挑戰,單靠業界未能控制水質,需要市民一同努力源頭減塑,政府亦應制訂措施改善水質。部分國家已經禁止微塑膠產品,惟港府至今仍未有確切的規管措施。筆者一直促請當局制訂應對時間表,全面減塑及禁止微塑膠產品,亦應主動進行全面研究。
比利時、荷蘭、瑞典、奧地利及盧森堡於二○一四年十二月發布聯合聲明,呼籲商人停止在個人護理產品中加入微塑膠。二○一七年六月,歐盟委員會亦提出修訂標準,全部被授予歐盟生態標籤的洗滌劑均不會含有微塑膠。
本港現時未有就微塑膠在本港水域進行定期監測,停留在將會進行研究的階段。但作為國際城市,應該行多一步從源頭解決問題,立法規管微膠粒的使用,以杜絕微塑膠污染海洋的問題。市民也要實踐減塑生活,選擇及使用不含微塑膠的產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