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觀察:環境評估成虛設 綠水青山任蹂躪

201904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化工廠爆炸事故頻發,十幾天內已奪走近百條人命,暴露出諸多政府管理問題,當中包括部分工廠的安檢環評為何能順利過關,反映內地環評及工業安全監管官商勾結嚴重,相關部門官員貪腐成性,將百姓安危視同兒戲。
中紀委旗下傳媒日前發表文章,指內地生態環保領域腐敗問題嚴重,其中環保審批、固廢危廢管理、督查執法、環境監測等重要業務領域被「圍獵」風險大,容易滋生腐敗。「環評」在某些環保幹部眼中,儼然成為了「錢評」。文章又指,環保部門最大的權力是環評,因為項目環評過不了,後面甚麼手續都辦不了。環保幹部手握決定企業能否開工的「生殺大權」,自然成為相關企業的公關重點。
環評即環境影響評估,是世界各國為了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針對本國特色制訂的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但在內地,環評淪為走過場,部分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而殺雞取卵,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與前途,不惜引進高污染、高危害項目,既污染了水源和土地,更危及到居民的生命健康,一些地方更出現「癌症村」,所作所為堪稱斷子絕孫,綠水青山亦變殘山剩水。
事實上,無論是幾年前的天津化學倉庫爆炸,還是近期江蘇鹽城化工廠爆炸,幾乎所有發生事故的化工企業,都與環評違規有關。有專家甚至認為,內地化工廠業者九成靠行賄通過安檢環評,官商勾結、官員懶政,不出事就不正常。
長期以來,內地環保部門也一直是腐敗重災區,例如最近河南省和安徽省分別都有環保廳副廳長因嚴重違法違紀落台,各地環保部門被揭貪官亦數不勝數。資料顯示,十八大以來,僅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就查處違紀案件一百七十五宗,處分該部黨員領導幹部六十八人,當中不乏大老虎,包括原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
雖然近年為了治污,中央甚至取消以GDP考核官員,並向各地派出環保督察組巡視治污;但即便如此,因為經濟政績在官員升遷上仍扮演很重要角色,而且還可能牽涉到官員利益,因此不少地方政府依然充當污染企業的「保護傘」,以致環評腐敗屢禁不止。
所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遏制「環評腐敗」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公開透明,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要求環評必須接受社會監督,例如韓國就規定環評報告全文必須公開,且只要有三十人以上聯署就有權要求召開聽證會。但內地無論是《環評法》還是其他法規,至今都未明確賦予公眾充分知情權及參與權。沒有社會監督,當然只能任由環保官員黑箱作業,口頭說治理,行動卻造假,繼續欺騙百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