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美國改革-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1904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據說,中美貿易談判似乎有進展,雙方同意設立機制監督協議的執行,不僅是美國監督中國,也包括中國監督美國。
在談判中,美國諸多要求,而且擴大至非貿易的範疇,一如當年對付日本那樣。中國如果同意,便已是屈辱。故此,在談判有協議時,應當仔細看這些方面中國是否過度妥協,捨棄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規定,屈從於美國單邊的壓力。
我們不知道中國在談判中對美國有甚麼要求,可能是要求美國在協議達成後立即取消對華關稅的懲罰,然而這只是回復原狀,並不像美國那樣作額外要求。或許還可以加上美國不能單方面加徵關稅,但是,美國會答應嗎?這次的貿易戰便是以此為起因,中國怎樣監督美國,阻止它重施故技呢?
設立監督機制,表面上是雙方平等,可是,美國是有所具體要求,而且多會留有後着。它當然可以藉監督機制迫使中國就範,甚至接連進逼。中國方面能提出怎樣的要求,去監督美國的執行協議?相信在協議中,美國是一環套一環,設立許多先決條件來體現「美國優先」,實質是美國主導、美國決定。如果中國不能反制,設立雙方的監督機制只會是掩耳盜鈴的掩飾。
關鍵之處是,中國要對美國提出結構改革的要求,要求美國改變本身出口不足、外貿逆差嚴重的問題。
一是美國要再工業化,政府要補貼國內外資本進行工業投資,限制本國產業資本的逃離工業、逃離美國。而美國再工業化是要提升競爭力,企業要大量投資科研,而不是把利潤過度分紅。美國不能本身工業縮減落後,卻又不容許外國工業品在美國市場公平競爭。
二是補貼工業需錢,美國政府要削減軍費開支,把全球幾百個軍事基地撤銷,把節省的金錢用來資助工業和基建、人才投資,也同時縮減國家的債務,抑減財政赤字。
三是美元貶值,用貶值來減少進口、擴大出口,從根本上解決外貿逆差,也減少外國購買美國債券,促使美國朝野減債。
四是美國放寬出口的限制,至少與其他國家達成相同的標準。不能有競爭力的產品不出口,卻埋怨別人不讓它缺乏競爭力的產品出口。
這樣的結構改革,不只是解決中美貿易失衡,而且是挽救美國經濟。
由於美國的龐大外貿逆差已形成國際經濟與金融的最大風險,也因此導致美國帝國主義式的外交政策,故要求美國改革,更是為了全球發展。
所以,面對美國,中國應該不亢不卑,堅持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