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兩大央媒喉舌 十年河東河西-白非 政情觀察員

201906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從去年十月以來,短短數月時間,《人民日報》有三位領導層空降地方。《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呂岩松近日調任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早前,副總編輯盧新寧調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主管宣傳;海外版總編輯牛一兵外放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而現任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亦是當年與盧新寧同批次晉升《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的同事。環顧全國宣傳版圖,《人民日報》佔據如此多的席位,這是極其罕見的。
在內地的宣傳架構中,長期是《人民日報》、新華社兩大正部級機構領銜第一陣營。廣電系統三大台即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作為副部級單位,稍遜一籌。直到十九大後三台合併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升格正部級,才初具與《人民日報》、新華社分庭抗禮局面。
因而在很長時間,《人民日報》與新華社都有瑜亮情結。而新華社在幹部出路方面,前些年要更勝《人民日報》一籌,不僅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出身新華社,還湧現出了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等封疆大吏,以及「網絡沙皇」魯煒等風雲人物。
理論上,人民日報社是中共中央機關報,屬於黨務系統;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列在國務院序列。在胡溫時代,黨政分工相對清晰,領導人多次接受專訪、進行網絡直播,都選擇到新華社。但隨着十八大之後「黨管一切」的全覆蓋,輿論陣地都收歸黨管,《人民日報》的地位明顯得到了更多的倚重與抬升。
譬如,最高領導人二○一六年曾同日視察《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三大喉舌機構,但今年一月政治局就媒體融合集體學習,課堂便設在人民日報社。在重大經濟政策紛爭之際,更以「權威人士」名義在《人民日報》頭版一錘定音。原本的中紀委駐新華社紀檢組撤銷,改設人民日報社紀檢組,同時負責對新華社、《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等五大黨媒的監督。這無疑都牢固樹立了《人民日報》的龍頭地位。黨管一切,黨報領銜,亦合乎政治邏輯。因而,眾多《人民日報》官員被安插到各地宣傳部部長崗位上就順理成章。
目前省級宣傳部部長中,出身新華社的只有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去年由中紀委宣傳部部長回任浙江,此前他曾任新華社浙江分社社長。其他崗位高官還有中央廣電總台台長慎海雄、上海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于紹良。慎海雄長期在新華社浙江分社、上海分社工作,于紹良則起家於河北分社和陝西分社。某種意義,他們的升職雖與新華社經歷有關,更多的是得益於與領導人仕途軌迹的交集淵源。
在十九大換屆後,中央領導人層面中無新華社出身者,《人民日報》系統則佔一席。曾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的王晨,晉升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晨「入局」後,接替其擔任全國人大秘書長的楊振武,亦曾擔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這是史無前例的組合,亦是《人民日報》風頭反超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