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除惡務盡-黃毓民 時事評論員

201907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林鄭月娥「神隱」十二日後終於露臉,昨日出席「香港回歸二十二周年慶祝酒會」,她在會場內行禮如儀的官腔演說,可以回應場外沸揚的民意,和解決當前的困局嗎?
林鄭說:「近月發生的事,令市民和政府之間產生矛盾和紛爭,也令我徹底明白,作為從政者,不時都要警醒自己,要準確掌握民情。我亦深切體會到,縱使有良好意願,也必須要開放包容;縱使政府須重視行政效率,也必須耐心聆聽。」怎麼要到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政治風暴,管治危如累卵,社會動盪不安,林鄭才「徹底明白」要準確掌握民情?原來,之前兩年,以林鄭為首的特區政府是完全不了解民情,對社會脈動、民意歸趨,蒙昧無知一至於此!原來,主要官員人人日薪逾萬元,高薪厚祿,尸位素餐,不知愧恥!香港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林鄭所謂的「開放包容」和「耐心聆聽」,語焉不詳,令人失望。
她表示「會吸取教訓,確保政府日後工作更貼近民心民情民意,積極回應社會大眾的所思所想所求。最基本的第一步,是政府的施政風格需要改變,要變得更開放、更包容,聽取民意的工作要革新」。林鄭去年底在北京述職時獲習近平稱許「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意氣風發,更對傳媒表示這八個字就是她領導新一屆政府新的管治風格。事隔半年,林鄭「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管治作風闖下彌天大禍,六月十八日「真誠向香港人道歉」之後聲沉影寂十二天,現在又說「政府的施政風格需要改變」,她「大徹大悟」之後的所謂改變,只不過是任何一位政府領導人的為所應為,是本分,但林鄭卻煞有介事,視為「讓大家重拾信心,讓香港重新出發」的「變法新政」:
「我會加強政府整體就不同政策或社會關心的議題,與不同人士溝通,並進行更全面、準確、及時的民意分析,以更好地掌握民情。」這是否等於承認之前漠視民意,目中無人?「我會透過不同途徑主動接觸不同背景的年輕人,聆聽他們的心聲。」那麼,以權貴及富二代為主的青年事務委員會,是否應該立即解散,或者重組呢?至於「我和團隊會進一步加強行政立法溝通,目標是提早在政策醞釀階段,了解不同黨派議員的關注。」這本來就是「行政主導」缺乏制衡的政府「自我完善」的應有之義,但過去兩年林鄭自恃建制派在議會人多勢眾,為所欲為。
特首林鄭月娥不下台,特區政府及行政會議不改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繼續破壞法治,林鄭月娥沒有因為她一手造成的巨變而洗心革面,是不是要把撥亂反正、「除惡務盡」的任務交給憤怒的民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