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地盡其利-黃毓民 時事評論員

201909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都說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但正在苟延殘喘的林鄭月娥政府,面對這個由來已久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問題,可以說是一籌莫展。「明日大嶼」填海建屋計劃不啻是塵世天堂的預約,正在輪候公屋的廿八萬戶低收入基層民眾,卻因政府的高地價政策捱全世界最貴的房租,不知何年何月才可以入住公屋,朝不保夕,卻在人間地獄裏輾轉呻吟。
孫中山在革命之前也是改革派,一八九四年的《上李鴻章書》提到富國強兵之道:「竊嘗深維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於船堅礮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我國家欲恢擴宏圖,勤求遠略,仿行西法,以籌自強,而不急於此四者,徒惟堅船利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政治改革乃至革命,振衰起敝,都是以民生為本;解決政治問題就是解決民生問題。「平均地權」是孫中山在革命時期及中華民國建國之後的重要思想,就是由國家規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徵收法和地價稅;私人所有的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稅,並於必要時依所報價收買之。自報價後,土地所增加的價值,漲價歸公,目的在防止土地集中在少數人的身上。
在香港這個極端的資本主義社會,土地資源遭少數人掠奪、壟斷。所謂「有土斯有財」,少數中上階層視房地產為財富增值工具,但絕大部分港人受「地產霸權」之害,聽到「平均地權」四個字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然。
民建聯及工聯會兩個「親共愛國」政團,最近不約而同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解決房屋問題。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說,有人提議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並非新鮮事物,相信是政府因為民望跌至谷底,所以想做些事情。他認為這是「打地產商」及製造矛盾,運房局局長陳帆應問責辭職。不但地產商反對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新界原居民地主更是反應激烈。「本土研究社」提出警告,若政府選擇性地使用《條例》,只針對小農戶及小地主,勢必引起爭議。
倡議收地建屋的民建聯和工聯會,同有「土共」背景,民建聯政黨屬性「跨階層」已成大右派;工聯會則仍然強調工人代表身份,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會長吳秋北,據說是毛澤東主義者,即是極左派,他最近更鸚鵡學舌,不但緊跟中共政法委批判城中首富,而且口出惡言,「首富」變成「曱甴王」。莫非共產黨收土地、「鬥地主」的無產階級革命會在香港重現,「無殼蝸牛」是不是應該歡欣鼓舞呢?「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豈不是很快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