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評:張良計遇過牆梯 走資潮變本加厲

201910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去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人民幣顯著貶值,中國經濟亦持續放緩。縱使官方實施嚴格的資本管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以各種途徑將資金運走,致使今年上半年「秘密」走資的規模創新高。近年內地一直為金融市場引資開源,成效未見之餘,本身資金卻加劇外流,情況堪憂。
過去幾年中國致力去槓桿和反貪腐,打擊影子銀行和地下錢莊,以圖堵住資金外流。可去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嚴重打擊製造業,不但外商大規模撤廠,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就連居民的走資潮亦變本加厲。
統計數字顯示,上半年民眾循「非正式」途徑走資涉及1,310億美元,打破歷來紀錄。另一統計更顯示,今年首七個月資金流走的規模高達2,2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急升近兩成。內地居民透過海外置業、購買保險,甚至進行虛假貿易合同、地下錢莊等不同的非法管道走資,即使官方施以嚴格的外匯管制,但仍杜之不絕。
事實上,內地人走資與人民幣有莫大關係,不斷貶值只會令市場對人民幣資產失信心。如今中美貿易戰結局難料,人民幣貶值難免成為中央緩衝貿易壓力的工具,但同時又會激化走資,猶如雙刃劍。此外,全球央行又進入新一輪減息和量寬放水,匯率難免波動。
中央堵塞走資的同時,亦希望引入外資,只是眼前資本市場一潭死水,內部需求明顯轉弱,整體經濟下行壓力日重。製造業撤廠消息此起彼落,走了的外資不會迅即回流。故政策的焦點,便轉移至金融業。近期的措施包括撤銷外資的投資額度限制,明年更會全面開放銀行、證券及保險業的外資持股,務求為引進海外新資金創造有利條件。
此舉與開放資本帳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基本一致。而結合A股和國債陸續獲納國際指數系列,亦有利資金流動趨向平衡有序。但資金可入自然可出,引資不易,留資更難。若然市場化改革未能兌現,繼續由國家而非市場來主導資源分配,產權得不到有效保障,那內內外外的走資問題,還是難以避免。
美元能夠成為全球主導貨幣,主因其具備流動性、市場有效運作、透明開放,具深度和規模,而人民幣國際化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金融業既屬敏感行業,涉及的金融系統性穩定茲事體大,必須審慎掌握開放的節奏和力度,嚴防金融風險。惟只有堅持市場化改革,金融業開放經得起考驗,走資的問題才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