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反對浪費-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008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國家領導人說,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些主張都是中國傳統的勤儉節約。在進入小康社會之時,還不忘民族的優秀傳統,反對消費主義的奢華浪費,這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因素在起作用。
從西方的歷史來看,社會主義是從資本主義的失敗產生出來,目的是要糾正資本主義對社會造成的傷害。事實上,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引發的經濟衰退後,資本主義為了生存,已吸收了眾多的社會主義因素,轉型為福利資本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發展,更見到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主要始源地德國,積極推行社會資本主義,比起今天美國一些地方提倡的民主社會主義,更近似社會主義,而其制度優勢也使德國從戰敗國復甦,統一之後更帶領歐盟,在工業生產和社會穩定與發展方面,領先資本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是來自資本主義,或許可說是資本主義的修改、升級版,不需要把資本主義全部革除,擇善保留。不過,資本主義的中心原則是利潤的最大化,卻使資本與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對立,不將之壓抑,便只產生經濟大衰退,而不會是社會整體的福利。
追逐利潤依賴全面的商品化,任何東西都有價格,都可藉以牟取利潤,於是商品化把百物的本質抽掉,只剩利潤的數字。為求商品化,便引來大眾生產、大眾消費,只有人們不停地消費,便有生產的需求,便有利潤產生。
以美國為例,過度消費未必帶來生活質素的改善,而是像過度的飲食,帶來體重超重和由此叢生的百病。疾病需要治療、醫藥,醫藥的生產和消費,與飲食的消費構成龐大的經濟,製造出巨大的利潤,而且在飲食消費中引發各種商品化食品的過度生產。利潤驅動,並沒有帶來人們和社會的生活質素和可持續發展,而是破壞。
中國改革開放在飲食方面有兩大惡劣趨勢,一是從美國引進的消費主義,在食物方面拋棄傳統的習慣,走上多肉、多奶、多脂肪的暴發戶消費,基本上是西方社會中下層的垃圾飲食模式,不明白也學習不了西方社會上層着重的地中海菜餚模式。二是封建時代官宦地主的奢華飲食,充場面、充闊綽,飲食變成炫耀,失去食物的本質。
這兩個趨勢的結合,美其名為向美式文明學習,實質像歷史上農民起義時的當權者放縱淫慾,這也與過去二十多年的大貪腐互為底裏。國家領導人的要求是中國社會回歸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