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天價檢測大花筒 倒錢落海明日窮

202009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特區政府近月一直呻窮,向外聲稱因為經濟下滑,再加上抗疫開支而出現財赤以千億元計,但騙得自己騙不得別人,始作俑者還是官員大花筒作風,最新鮮熱辣例子便是剛在周一結束的全民檢測,外界普遍形容為「燒錢」,埋單計算,整個計劃動用了五億三千萬港元,找出三十二個確診個案,每個耗費成本一千六百多萬元,成為史上最貴檢測。
劣迹斑斑的政府,過往大力宣傳的措施每多雷聲大雨點小,何況今次因應第三波疫情而倉促推出檢測,急就章手忙腳亂,需要內地派員協助,更被別有用心人士冠上政治陰謀來抹黑中央,一開始走錯路,先天不足,外界一致睇淡。為期十四天的全民檢測計劃,聲稱目的是願檢盡檢,檢視社區感染情況、盡早找到隱形患者,專家老早已表明若有五百萬人參與才可以符合目標,但奈何市民反應冷淡,最終只有一百七十八萬人完成採樣,約人口兩成數目,勞師動眾,找出三十多個隱形患者,只能用「失敗」來形容。
這邊廂浪費大量公帑的全民檢測草草收場,翌日政府宣布推出第三輪抗疫基金,卻沒有同樣的「豪爽」,反而比上一輪基金劇減千億元,為數僅約二百四十億港元,「縮水」得可憐。而有局長近期放風,第三期保就業計劃未必推出,可見政府逐步收緊抗疫開支。此際疫潮平息無期,後遺症陸續浮面,各行各業的慘況只會愈來愈差,政府竟然大力收緊抗疫開支,等於對臨渴死的病人關水喉,不但前功盡棄,而且變相推他們去死。
政府轉移視線,強調財政預算赤字擴大至逾三千億港元,導致財政儲備跌至八千多億港元,相等於約十二至十三個月的政府開支,接近二○○三年沙士水平。言下之意,政府關水喉是防止財赤加劇。但被問及財赤會否影響到未來大型項目的興建,高官則稱政府「應使得使」,醫院、房屋、鐵路等重要項目要繼續發展,更直認「明日大嶼」人工島填海計劃會繼續進行。
政府擇「惡」固執,應使不使,不應使卻大使,「明日大嶼」引起全民反對,環團研究指出,政府若強推造價超過六千億元的「明日大嶼」,恐怕十一年內耗盡財政儲備,庫房於二○三一至三二財政年度「乾塘」,屆時或需以舉債方式來維持公共開支。這個研究還算保守樂觀,香港局勢千絲萬縷,外圍經濟瞬息萬變,經濟下行周期突然而來,就好像疫潮突襲,看走勢未必等到十年,恐怕三五七年已把庫房榨乾。千金散盡以為可以還復來,明日愁來明日當,特區政府像醉漢行鋼線,自殺式理財,走上破產之路,把八百萬市民的血汗錢倒落海。
政府敗家,靠害港人,漠視各界意見,忠言逆耳,仙人指路你不聽,卻要往死裏去。本報多次報道及評論指出,「明日大嶼」是緣木求魚,空中樓閣,香港本身不是沒地可用,而是政府不懂善用,捨易取難。港九新界大量棕地被荒廢,其實極具潛質可以開發用作房屋供應,當中不乏優質地皮,例如大埔工業邨旁海景靚地,多年來虛耗光陰,暴殄天物。而市區特別是工廠區工廈及舊區如土瓜灣及紅磡,重新發展可以釋出大量地皮,具備完善配套基本上可以即建即住,高官對種種可行方案視而不見,是眼盲還是心盲,抑或是集體腦殘?
中央任由港府自把自為,掏空特區家當,亦是令人相當疑惑。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事在必行,如火如荼,只是被疫情稍為拖延,計劃中會有大量香港人可以定居及在大灣區工作,若進展理想,某程度上可以紓緩香港房屋需求,再加上疫暴後大量港人有意移民,內地人對香港望之卻步,房屋需求出現變數。「明日大嶼」計劃一意孤行,與香港現況及國家發展藍圖有脫軌之險,中央若有留意香港局面,應該及時喝止港府走上不歸路。
政府基建醜聞不絕,超支拖延見怪不怪,沙中線爛攤子還未解決,又要來挖開「明日大嶼」這個無底深潭。何況遠水不能救近火,當前急務,是竭盡所能去抗疫及挽救經濟。高官不自量力,妄想多條戰線,實在是自欺欺人。執迷不悟,自尋死路,回頭太難,每錯一步都有無數市民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