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港深龜兔賽跑 態度決定高度-陸頌雄 立法會議員

202010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國家領導人南下出席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慶祝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肯定和總結經濟特區建設的成功經驗,當中特別強調要積極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三地經濟銜接,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到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由是觀之,筆者相信如果港人走不出香港這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小框框,不論做生意或個人發展,走不出這個舒適圈,在領導人所說的粵港澳大灣區宏大藍圖,必然被邊緣化,城市排名由龍頭變龍尾,也絕非危言聳聽。
對應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有兩種態度實在要不得。第一種態度是以劉細良之流所說的一套為典型,他認為香港地位始終無可替代,深圳發展要依靠與美國的良好關係,中國應向西方作出重大讓步和開放,改革和開放是指內地應跟從香港的一套標準和價值觀,才能吸引年輕人北上發展。這種所謂香港中心論,如果放在二十年前,或者會有些現實基礎,但今天就未免是自欺欺人了。莫說香港只佔全國GDP不足百分之三,中、長線來說,隨着國力增長,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不會是全國的「唯一」。而對於中美關係,和諧當然是好,但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不是因為中國開放多少的問題,而是中國極有可能超越美國的問題,如果仍有人相信向美國跪着要飯就會有好日子,在核心利益和價值上讓步,不啻是太天真了。但正如領導人所言,深圳是一個重要的引擎,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香港要積極參與,市民就要轉變態度,港府就要有帶頭作用。
說到港府角色問題,就是筆者要談的第二種態度。林鄭日前說不是很介意人們總是說深圳本地生產總值已超越香港,因為畢竟深圳人口土地比香港豐富。我同意港深兩地應共同發揮各自的潛力,但被人追過了,地區領導人這種不以為意的態度正正就是很大的問題,連鬥心和魄力都給人比下去了,怎能帶領香港走出谷底?
我們不要再說香港是成熟的經濟體系致使經濟增長緩慢,其實現在深圳、上海的人均生產總值也不會比香港低太多,經濟發展水準已非常接近,但人家仍保持強勁的增長,這也不單純是社會主義制度在規劃上具優勢的問題,香港的根本問題是經濟長期依賴金融地產,產業結構單一導致經濟沒有新增長點,加上政府沒有完整的產業政策研究,令香港在創科的浪潮中大落後,創科研發只佔GDP的百分之○點八,遠低於深圳的百分之四。
二○○九年香港理工大學曾有過電動車MyCar的品牌,但欠缺支援下只能賣給外資,而港深之間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協議於一七年初簽訂,但至今仍只聞樓梯響,未見一磚一瓦的出現。近年港人看到內地的高速發展,本地生產總值先後被上海、北京和深圳追過,這場龜兔賽跑,深圳創造成就有如奇迹般的超越,港人與其慨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不如認真把握新時代的脈搏,虛心參考深圳經驗,或許「開放的態度」將決定香港再創成功的高度。